——记我校2018年度“科研育人”先进个人王香兰
本网讯(通讯员 田野)2008年6月,王香兰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博士毕业后来到我校工作。2014年,王香兰主持的“协同萃取-中空纤维更新液膜富集分离重稀土元素的传质性能研究”项目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来校工作10年,王香兰潜心科研,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4项,2018年,她晋升为教授。在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师生心中,王香兰人如其名,像一支幽兰,轻吐芬芳,沁人心脾。
图为王香兰教授(本人提供)
“老师是第一身份,教书是第一工作,科研始终要服务于教学和学生的成长成才。”王香兰这样定位自己。
该院2011级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张传成从大三学期开始进入王香兰的实验室担任科研助手,从事PVDF中空纤维膜的制备相关研究。在王香兰博士的身教言传下,张传成的科研素养得到较大提升。2015年,张传成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我校与湖北工业大学联合培养的专业硕士研究生。读研期间,在王香兰的指导帮助下,张传成成绩优异,发表SCI论文1篇,申请发明专利2项,并多次获得学业奖学金。
“王香兰老师治学严谨、要求严格,每次实验数据的分析、论文撰写的语言逻辑性,她都要一一指正。每逢节假日,她与我们在实验室并肩作战,更是家常便饭。”在回忆自己的求学经历时,张传成对王香兰充满感激,“她是我在科研道路上的引路人。”
“如何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应用于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在开展科学研究的过程中,王香兰从未停止思考这一问题。
“水处理中空纤维超滤膜及膜组件生产技术”是王香兰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衍生出来的1项发明专利技术,该技术能根据不同用户需求选用不同材质、不同膜丝结构、不同过滤精度的超滤膜及其组件,可以解决现有产品中超滤膜膜孔分布不均、大小不一的难题。为了让更多的学生通过科研获取知识,提高自身能力,依托这项专利,王香兰组建了一个双创团队,吸纳了一批有创新意识、创业激情的学生加入。
讲解理论、设计产品、分析市场……王香兰带领着学生团队,查阅大量的专业书籍,深入家用净水产品市场开展调研,熬夜一遍又一遍修改创业策划书。功夫不负有心人,王香兰指导的双创团队获得学校2015年“长河-金秋杯”创新创业大赛特等奖。
王香兰还连续多年担任班主任工作,她一直坚持“放养加监督”式的班级管理模式,班级里的事情让学生们分小组讨论,让学生自己做决定;她坚持在班上举办“读书交流会”,让同学们多看名人自传、专业书籍并开展交流分享,让大家觉得受益匪浅。该院2014届毕业生黄运远至今还经常打电话给王香兰老师,向她汇报自己的工作生活情况。提起自己的王老师,黄运远总有说不完的感激。大三下学期,黄运远决定加入考研大军,但复习的重点和难点总是抓不准,效率也不高,一时情绪很低落,王香兰了解到情况后主动找到他,不厌其烦地给予指导和帮助,终于帮他圆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