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食品科技学院

教师风采
所在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教师风采 > 正文
史竞艳:潜心研教学 思变求创新
发布人:管理员发布时间:2018-09-10

——记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2017-2018学年度校级优秀教师史竞艳


 

                         图为史竞艳老师为学院全体教师作“实验课讲课示范及教学经验交流”专题培训


教学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是你知道多少,学生就可以学到多少,这就是教学需要不断潜心研究、不断创新的内在驱动力。学无止境、教无止境,在教学道路上潜心教学、锐意进取,一路前行是她给自己定下的座右铭。她就是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2017-2018学年度校级优秀教师史竞艳。


2008年7月,她从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毕业后来校工作,不知不觉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十年的时间让她从当初青涩的小丫头变成早生华发的老教师,也让她从无知者无畏的状态中真正体会到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的道理。


她感慨的说道:“曾经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了我许久:为什么第一年教课时,虽然自己对课程的把握还不是很到位,甚至对课本都没有研读透,但每次上完课,学生都是报以热烈掌声,然而随着教的时间越长,对课本的把握越来越好,但是却再也感受不到学生的热情。现在我终于找到了答案,就是我的教学惰性太大,不善变。当第一次教学尝到甜头后,就认为这是最好的教学方式,从此不再思变。殊不知,知识不穷,教法无限,学生改变,想要在教学中寻求一个一劳永逸的方法实在要不得。当一切都在变,你不变,注定会被新的知识和理念所淹没。“思变”是让一个课堂永葆活力的一个重要方式。变什么?”


一、变教学理念。有人说,初级的教师教技能,中级教师教技艺,高级教师教艺术。教具体的技能只都能应对确定问题,只有教方法才能真正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尤其在物理化学教学中,自然界形形色色的过程很多,老师不可能把所有的过程如何求算热力学量都一一讲解,应该告诉学生的是处理问题的方法。比如,可逆过程并不存在,研究它有什么用?可逆过程在求状态函数变化时可以有确定公式来处理,而在求实际复杂过程时可以把它设计成可逆过程来算求,因为状态函数的变化值与可不可逆无关,只与始末状态有关,这就是一种把复杂问题化简单的方法。


二、变教学方法。好的教学方法绝对不是哗众取宠,一定是最适合学生的。现代的学生思想更开放、见识更开阔、个性更多元化,如果还是一味按部就班、满堂灌,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多年的教学让她越来越体会到再枯燥的理论知识也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智慧。将教书与育人同步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真谛。“理科文讲”是将教书与育人同步的最好方法之一,也是近年来她一直不断尝试的一种教学方法。众所周知,物理化学和化工原理都是两门理论性非常强的课程。在平时教学中,她经常会把隐藏在这些晦涩难懂的理论下的人生道理告诉给学生,如物理化学中热力学第一定律告诫我们不劳而获要不得,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诫我们一劳永逸要不得,化学平衡告诉我们万事皆有度,动力学告诉我们要向把可能性变为可行性就一定要行动,表面化学某些现象告诉我们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等等。同时在教学中也会把一些知识点和人文知识相结合,变抽象为形象。如化工原理中关于流体的特性:流动性和无固定形状,可以用很多诗句来描述: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南唐冯延巳《谒金门》中的“风乍起,吹皱一江春水”、《孙子兵法》中的“兵无常势,水无常形”。通过这个小环节的设计,即让学生掌握了流体的性质,又增强了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再如,讲流体的流动形态时,引入“滚滚长江东逝水”和“小桥流水人家”的诗句让学生去思考流体在流动过程中具有哪些型态?有何不同?进而引入:层流和湍流的概念。


多年来,她不断将自己的教学理念和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相互融合,互促共进。参加工作至今,她以项目负责人身份申请湖北省教育厅指导型项目1项、武汉市教育局重点科研项目1项、湖北省教育厅教研项目1项、武汉市教育局教研项目1项,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文章2篇、核心期刊4篇及一般期刊数篇、申请专利1项,主编教材2部,指导湖北省优秀学生论文2篇。


她曾获校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教研室主任、优秀教案三等奖、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优秀奖、实验教学竞赛优秀奖等荣誉;指导学生金秋杯创业项目荣获校级三等奖。积极参加院里组织的“精彩一课”、“优质课改课堂”以及“优秀教学文件评选”等各项活动,并取得了较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