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2017-2018学年度校级优秀教师王静

图为王静老师在给环境工程专业学生上课
教育者永远要保持一颗充满爱与责任的心,工作六年来这是她最深的体会。她说:“你教室里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整个世界。”
2011年6月,她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随后进入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工作,成为了一名教师。在工作的过程中,她慢慢理解到,教师,不止是一份工作那么简单。教师要是在教书与育人的过程中有所失误,就会耽误多名学生,这大概就是“经师易遇,人师难遇”。所以,当了教师之后,她时刻注重学术修养与言行举止,担起教师肩上的重任。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可每一个学生都是性格各异的个体,所以与那么多性格迥然不同的学生打交道,除了传道受业解惑的责任,过程中还需要融入爱心,最后使学生成为就像龙应台所说的,“用功读书,不是因为将来要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希望你将来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扎实基本功,学习新知识
从事教师行业六年多,她一共教过18门课。在这个过程中,她不仅要丰富本专业基础知识,同时也要一直保持自己处在一种快速学习的状态。刚接触一门课程时,由于好奇和探索,她会花大量的时间去研究。而这也刚好形成了不同层次的科研与教研项目,曾获批1项校级课程改革项目,1项武汉市市属高等学校教学研究项目,1项湖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指导性项目,指导一项湖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业训练项目。而通过完成这些项目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学育人方式的改进。
坚持课改,与时俱进
虽然所教授的课程是不变的,但学生像流水一样的流过,同时社会也在进步,知识在更新,工作岗位对人才的能力需求也在改变。面对这一现状,教师在课程内容上必须进行改革,以求与时俱进。在教学的过程中,她就对《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进行优化教学内容、更新实验项目设置、融入双创教育、引入企业工程师进课堂;对《排水工程》这门课程改革考核方式,使考核范围更广,使教学内容更接近生产实际。
参加竞赛,以赛促教
为促进我校教师的教课、创业指导的不断进步,我校在每学期都会举办各种形式的竞赛,而她也积极参与其中。曾先后获得校级第八届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三等奖、武生院第九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优秀奖,武生院第十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2016年武生院长河-金秋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意组金奖和铜奖指导教师。对此最大的收获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与学生一起分工协作进步的比赛过程,同时通过比赛让自己对教师育人有了更多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