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娟:对于“不上水课”,我这个学期也遇到了一件事情,从这个事情中我也有所体会。本期选修课中,因选课人数少《环境样品前处理技术》没能开班,学生不选课的原因是学生看过我的教学ppt,该课程中有部分内容与其它课程重复了。对于这样事情我的触动挺大的,课程肯定不是水课,而学生不选课是因为我没有很好的去引导和没有根据专业更换教材。该课程的教材偏少,目前已经更换过两个版本了,而新换的版本对于环境专业的学生而言确实有部分内容是重复的,但是我的教学重点是不重复的那部分。所以“不上水课”应从教材开始。
武云:如何加强课堂管理,要求学生做到“三带”(带课本、带笔记本、带笔),确保“五不”(不旷课、不迟到、不早退、不带食物进教室、不玩手机)。首先要建立规则,让学生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可以在新生入学第一课就灌输“三带”和“五不”的重要思想。其次加强班委会的带头作用。班委会成员要以身作则,起好带头和监督作用。最后,在课堂教学中,合理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巧妙安排各个教学环节,灵活调节教学进程。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避免满堂灌教学。多提问多互动多感情交流,要给学生表现自己或与别人交流获得教师与同学重视或尊重的需要。
王香兰:我认为作为高校教师,(1)要深入钻研教育规律及人才成长规律;(2)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同时要不断深入企业、深入社会,将最新、最先进的知识带入课堂。(3)高校教师要坚持搞科研,利用科研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动脑机会,让学生学会自学;(4)高校教师要不断提高自我修养,成为学生的典范。
方华为:结合本人授课情况谈几点认识:1.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一方面是知识挑战度,另一方面是素质挑战度。知识挑战度,除了课本知识以外,教师应该根据学科发展动态,增补最新研究成果,增补其他高校同类课程特色,增补专业前沿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维度;素质挑战度,要求学生学以致用,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同时还能够将专业知识与双创教育结合,通过项目实践,鼓励学生进行应用与技术创新。2.增加课程难度,有利于学生科研素质和自学能力的提升,同时还可以满足学生考研深造的需求,本人在讲授环境土壤学的时候,就引入并分享本人研究生时的全英文课件,对土壤矿物结构等进行深入分析,对学生的学习心态和水平的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王静:“你教室里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整个世界”,所以提高自己课堂的含金量、高标准要求学生,是教育者的责任。2018年9月10日,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公开宣布:2019年9月10日,他将不再担任集团董事局主席,但并不会退休,想回归教育。马云从事教育事业,肯定又会对教育界带来变革,这也使我兴奋,老师也是我热爱的职业,我也希望我热爱的事业随着社会的进步有更好的发展。
史竞艳:如何让自己所讲的东西让学生喜欢听?通过自己十年的教学发现,对待教学,一是要思变,二是要善变。思变就是不断地去思考在教学中如何做出一些改变,让自己的教学更加适合学生,这个变包括着如何改变你的教学方法,如何改变你的教学内容,如何改变你的教学模式。都要不断去尝试,与时俱进。二是要善变,是指应对一些突发情况时要随机应变。比如看到课堂学生听课情况不好就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想方设法把学生唤回课堂。总之,要改变学生的被动听课状态,从教学方面来说就是要变。同时,在课堂中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课堂设计,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和学习热情,让学生从被动学转化为主动学。
詹燕:如何加强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过程管理?如何通过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即时考核,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这一点个人认为很重要,目前成绩的组成是平时30%,包括出勤和作业,学生只要来了,作业交了,平时成绩差异性不大,体现不出学习的效果。但期末成绩差异性就体现出来了,说明要进一步加强过程管理,这样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加强师生沟通,目前自己尝试着使用微助教进行课堂考核,虽然次数不多,但的确比单纯的讲课更好的了解了学习的学习情况。实验课上同样要加强过程管理,所以每一小组人数不能过多,3人以下,否则就有不动手的同学,其次教师要多加强实验课的操作指导,让学生正确操作。
赵秀琴: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根植于爱”,有了爱才会更有激情去完成教学。首先进行教学设计,一定要弄清楚“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然后再从学生的角度思考“我怎样才能学好?我学到了什么?我学了知识会应用吗?”,采用“三问”通过结论去验证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有了好的教学设计还要好的课堂教学去配合,教师一定要以饱满的热情、丰富的案例、生动的讲解去上课,带动学生,让他们都主动的“做到前排来,把头抬起来,提出问题来”。为了更加督促学生参与到这场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除了靠讲课的魅力吸引他们,还要靠外在的压力督促。教师需要提高过程考核,加大平时分。每个环节让他们的大脑折腾起来,动动脑思考,动动嘴巴回答问题,动动手做题。他们参与了答对了给予他们肯定,也便于查漏补缺。微助教、超星等都是很好的软件平台,在大数据的背景下会时刻记录好学生学习的痕迹。相信有了国家的号召,学校的支持,我们广大教师一定会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办好一流本科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发挥好“战斗员”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