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食品科技学院

学院要闻
所在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学院要闻 > 正文
立德树人守初心,科教融合育英才-食品科学与工程教研室
发布人:发布时间:2025-09-24

食品科技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教研室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紧密对接食品产业需求,秉承“大健康”理念,依托校企深度融合,构建覆盖食品“全产业链”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教研室以教学研究为核心,以课程建设为抓手,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支撑,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于2022年获评“湖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

图为 食品科学与工程教研室成员

一、强化教学研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教研室高度重视教学研究工作,积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通过定期组织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教学观摩、教学方法研讨等,营造了浓厚的教研氛围。近年来,教研室教师聚焦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人工智能赋能教学等方向,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教师团队主持或参与校级教研项目数十项,公开发表教研论文多篇。

二、深化课程建设,构建一流课程体系

推进一流课程建设。课程建设是教研室工作的核心。教研室以食品科学与工程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专业建设为依托,持续优化课程体系,推进课程内容更新与教学模式创新。聚焦专业核心课程,持续加强建设力度,积极培育一流课程。

强化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专业教学全过程。在专业课程中,深入挖掘食品安全国家战略、工匠精神、职业道德、社会责任等思政元素,设计教学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操守。定期开展课程思政集体备课和经验分享,确保“门门课程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

                                                       

图为《食品原料学》课程思政融入节选

推动教学模式创新。积极探索并实践基于项目的学习(PBL)、对分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鼓励教师利用学银在线等平台建设在线开放课程(慕课)和教学资源库。积极推进“AI赋能教学”,探索知识图谱、虚拟仿真等在课程中的应用,提升教学互动性与实效性。

图为  虚拟仿真实验室

加强教材与教学资源建设。 教师主编或参编了多部国家级规划教材及行业特色教材,如《食品工程原理》(“互联网+”新形态教材)等,为教学提供了优质资源。同时,与企业合作开发实训教程、案例库,丰富教学资源。

三、深化产教融合,创新协同育人模式

教研室高度重视产学研用结合,与行业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建协同育人平台,与中粮集团、伊利乳业、武汉仟吉、武汉加多宝、湖北米婆婆等50余家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实训与就业基地。联合开办“仟吉实验班”、“加多宝金领班”等订单班,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精准培养。

图为 与武汉市仟吉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开办仟吉实验班

推动校企资源互通: 聘请企业高管、技术骨干担任产业导师或客座教授进课堂授课。与企业共建“功能米酒研发中心”、“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研究中心”等平台,共同开发课程、教材(如合编教材4本)、案例库,将真实项目融入教学。

图为 校企共建“功能米酒研发中心”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依托“国家级众创空间”、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以及先进的实验条件(建有9大类教学实验室,设备总值超800万元),构建了层次分明、贯穿全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验、实训、实习环节,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图为 “食品工艺学”实验室

图为 生活艺术楼校内实践平台

图为 与武汉加多宝饮料有限公司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

四、 以赛促学促教,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

教研室积极组织并指导学生参与“互联网+”、“挑战杯”、“全国大学生食品工程虚拟仿真大赛”、各类食品创新设计竞赛等高水平学科竞赛与创新创业项目。近年来,30余名学生获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0余项,在各类专业竞赛中获奖20余项,成绩斐然。通过竞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创新思维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图为 学生参加首届全国餐饮食品创新设计大赛

五、 人才培养成效显著,社会声誉良好

毕业生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0%以上,主要分布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食品加工、检测、餐饮等行业领域,从事生产、研发、质检、管理等工作。众多毕业生已成长为行业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另有一批优秀毕业生考取中国农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悉尼科技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的硕士、博士研究生,继续深造。涌现出如南京农业大学副教授吴正国、牛津大学博士后胡秀钏等一批杰出校友,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图为 优秀校友代表吴正国、胡秀钏

食品科学与工程教研室在教育教学、课程建设、师资培养、产教融合等方面取得了扎实的成效。未来,教研室将继续以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为新起点,对标一流,持续深化教学改革,强化课程思政实效,提升师资队伍水平,拓展产教融合深度与广度,不断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为培养更多适应食品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