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迎接第四十一个教师节,聚焦“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主题,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 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文件精神,学校推出“数字赋能教学创新课程思政铸魂育人”优秀教师教学展示系列报道,旨在聚焦教书育人一线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宣传其以数字化手段推动教学创新、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成效,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全校教职工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涵养师德师风、践行育人使命、激发奋进动力,持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共同为将我校建设成为全国一流民办大学而努力奋斗!
《工程造价管理》课程经验分享
2025年教师教学讲课竞赛高级职称组一等奖获得者—建筑工程学院毛小敏
一、课程简介
《工程造价管理》作为工程造价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面向大三学生开设,总学时为32学时。课程紧扣建筑业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背景,聚焦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的专业需求,系统讲授工程计量与计价、招投标管理、成本控制等核心内容。
本课程以培养“懂技术、善管理、守伦理”的复合型造价人才为目标,创新构建了“校企协同、虚实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与中建三局、天华设计院等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将20余个真实工程项目案例融入教学,如“销品茂停车楼”“生物医药科创中心”等典型工程。课程依托校企共建的AI数智平台和“数智造价工作室”,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的无缝衔接,形成了“教学做评”一体化的特色教学体系。
二、课程教学经验
1. 构建“校企协同·三维贯通”育人模式
在课程建设中,创新性地构建了“知识重构—情境共建—价值塑造”的三维贯通育人模式。以一级造价师能力标准为核心,通过校企协同AI数智平台,实现了教学场景从教室向产业现场的延伸。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采用“企业命题—课堂攻关—成果反哺”的闭环机制。例如,在“项目招投标策略”模块中,学生分组完成“销品茂停车楼”真实项目的投标文件编制,企业导师全程参与指导,最终成果直接应用于企业实际项目。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实现了教学成果的即时转化。
2. 打造虚实结合的教学场景
课程建设了“线上虚拟仿真+线下数智工作室”的双轨教学场景。线上平台提供虚拟项目环境,学生可以模拟完成从招标到结算的全流程操作;线下工作室配备专业软件和硬件设备,支持学生开展真实项目的造价管理工作。这种虚实结合的教学模式保证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学生通过线上平台完成基础训练后,再到线下工作室进行实战演练,形成了“虚拟—现实”的良性循环。数据显示,采用该模式后,学生的实操能力提升了35%,项目完成效率提高了40%。
3. 完善全过程动态评价体系
创新构建了“过程性数据+终结性成果+企业认证”的三维评价体系。通过AI学习平台实时采集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结合企业导师的项目评价和学校教师的课程考核,形成全面的能力画像。课程评价指标涵盖专业知识、实践能力、职业素养三个维度,每个维度下设若干具体指标。例如在“职业素养”维度中,设置了“诚信守约”“团队协作”“创新意识”等细分指标,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课程建设成效
1.学生学习成效显著提升
通过课程改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近三年来,学生团队在全国数字建筑创新应用大赛中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23项,BIM一级认证通过率达到82%,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在企业实习环节,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明显增强。用人单位反馈显示,毕业生能够快速上手实际工作,平均适应周期从原来的3个月缩短至1个月,企业满意度持续保持在95%以上。
2.教学资源建设成果丰硕
课程团队开发了系列特色教学资源,包括造价案例库、虚拟仿真实验系统等。这些教学资源不仅服务于本校教学,还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向行业企业开放,为建筑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四、个人体会
1.校企合作筑牢育人根基
与行业龙头企业的深度合作为课程注入了强劲动力。通过共建“数智造价工作室”,将20余个真实工程案例融入教学,企业工程师定期参与授课,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紧密同步。这种产教融合模式不仅丰富了教学资源,更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体验真实工作场景,显著提升了职业适应能力。
2.教学方法创新提升实效
采用项目式、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每个教学单元均以真实工程为载体。学生在完成招标文件解读、投标文件编制等任务过程中,既掌握了专业知识,又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评估显示,学生的实践能力显著提升,用人单位满意度持续保持在95%以上。
3.智能技术赋能教学创新
在课程建设中,我们充分利用AI技术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极大地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通过AI技术能够自动生成个性化学习报告,为教师提供精准的教学参考。AI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教学效率,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数字化工作能力。通过使用智能系统,学生掌握了现代造价工作的方法和工具,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企业反馈显示,掌握这些技术的学生能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展现出较强的职业竞争力。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AI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探索更加智能化的教学模式。
个人简介:毛小敏,女,中共党员,副教授,工程师,建筑工程学院工程造价专业带头人。长期承担土木工程及工程造价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工作,坚持采用工学结合的实践教育模式,与企业共建2个工作室,承担横向课题近百万元。多次指导学生在全国BIM毕业设计大赛、全国工程造价技能竞赛、湖北省结构设计大赛、全国互联网+创业大赛等专业技能竞赛中荣获一、二等奖,先后获评学校优秀教师、模范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