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食品科技学院

校友风采
所在位置: 首页 > 校友之家 > 校友风采 > 正文
程菲:柔肩扛起天地,无声播撒大爱
发布人:发布时间:2024-06-01

——记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2014届校友、“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湖北省优秀大学生”程菲

程菲,女,1989年出生,湖北武汉人,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材料化学专业2014届校友。曾获卫生部“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2012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湖北省优秀大学生”、“湖北省优秀共青团员”、“武汉市政府奖学金”等荣誉。《湖北教育简报》专文刊发其事迹,湖北省委主要领导就学习宣传其事迹专门作出重要批示。《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湖北日报》、湖北电视台、人民网等多家主流媒体盛赞她为“武汉正能量女孩”、“最美感恩女生”、“最美励志女生”。

 

 

休学侍母只身奉亲  怀揣感恩奉献社会

 

程菲的父母一直在广东工作,她从小跟着爷爷奶奶生活。17岁那年正读高二,她却闻知母亲罹患癌症的噩耗。个人学业和亲情孰重孰轻?她的决定是:在病床前尽女儿的孝心!放弃了重点高中直升重点大学的机会,她选择了休学陪在母亲身边,直到母亲去世。在那段日子里,正是花季女孩的程菲,每天不仅要辛苦地照料母亲,还要时时目睹病房里的生离死别。她却把所有情绪都隐藏起来,将笑脸绽放给母亲。支持她的,就是“想在她不多的日子里好好陪陪她”,“在我心里,亲情是最温暖的存在”。

但半年后,母亲还是离她而去。照顾母亲,母亲的去世都极大地影响了她的学习。她本来在班上成绩一直很优秀,但高考时成绩不太理想。同时,巨额医疗费用已经耗尽了家里的积蓄。为了挣钱,她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开始了社会上的闯荡。

在医院照料母亲期间,程菲得到了当地慈善组织和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虽然无法挽留母亲的生命,她还是记下了那些支持,感念于心,付诸于行,并用自己的爱心和实际行动默默回报。正是源于对他人苦难发自内心的悲悯和对陌生人于危难时送来温暖的感动,她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奉献社会。

18岁她就开始义务献血,并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志愿者队伍。汶川地震发生后,她立刻去武汉血液中心献了400毫升的血。几年下来,她一共献过一次全血和十二次成分血,累计献血量超过一万毫升,因此获得卫生部颁发的“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荣誉证书。

献成分血的时间要远远长于献全血,约需要一个半小时。看着血液从自己身体缓缓流淌而出,她心里却无比平静。这需要内心多大的能量和决心,旁人不得而知。然而程菲最高兴的是,身边许多同学都在自己的影响下加入了义务献血的队伍。19岁那年,她还自愿加入武汉市器官捐献者行列,成为当年为数不多的20岁以下器官捐献志愿者。虽然受到家人的极力劝阻,但她毅然在捐赠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她说:“母亲住院期间,我见到了太多死亡。在透析病房里,甚至有20来岁的年轻人焦急地等待着器官来源。那种眼神,我一辈子都忘不了。”

青春如歌自强不息 立志成才勤学圆梦

程菲高中成绩非常优秀,但临毕业时却放弃了填报高考志愿,因为她清楚地知道,母亲的巨额医疗费用已经耗尽了家里的积蓄,无力支撑她的“大学梦”。就这样,年仅18岁的程菲加入了“打工仔”的行列。没有学历、没有经验的她处处碰壁,两年里,她打的都是零工。最开始是在一家超市做促销员,一天只有35元。后来,她到一家服装店卖起了衣服。

有一次,程菲去一所大学看望她的高中同学。此次之行,对程菲触动非常大。大学里美丽如画的风景,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令她“羡慕嫉妒恨”。于是她坚持一边打工,一边重新拿起书本自学。2010年,她以社会人员的身份再次参加高考,被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录取,圆了“大学梦”。

不幸的是,大学期间,年近五十的父亲因工作环境导致肺纤维化,高昂的医疗费用和家庭生活开销再一次沉重地压在程菲身上。但她没有被困难吓倒,不抱怨、不灰心,而是乐观勇敢地面对。即使和奶奶挤在一间狭小的公改房里,自己的“房间”只是用木板隔起来的只能放一张床和一张书桌的“陋室”,但程菲总是主动放弃大学评奖助学金的机会,而是利用课余时间和寒暑假勤工俭学赚取学费生活费,就算春节也不休息,用辛勤汗水和瘦弱肩膀扛起整个家庭。

然而,她一点没耽搁学业,不仅专业课程门门优秀,还广泛涉猎中国古典文学、外国文学、日语等多方面知识,科科考试都名列前茅。毕业前,来自三本院校的程菲,凭借一口流利的英文口语,在与众多重点大学毕业生同台竞技时,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扎实的专业功底过五关斩六将,从上百名求职者中脱颖而出,最终拿到了一家上市公司的offer。

 

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青年节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说:“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总书记还对广大青年提出了要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等五点希望。程菲的孝行和义举彰显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诠释和践行,展示了当代青年学子崭新的精神风貌与时代风采。她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却一直循“中国梦”轨迹,逆境中不断制造、传递正能量:为尽孝,放弃直读大学,只身照顾病重母亲和年迈祖母;为感恩,三年内累计献血量过万毫升;为梦想,辍学打工再参加高考被大学录取;为圆梦,刻苦学习,品学兼优,获学校全额资助赴美游学。

程菲自强、感恩、奉献的事迹传遍武汉各大校园,感动荆楚大地。湖北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要求:全省高校要组织广大学生向程菲同学学习。学习她孝老爱亲、知恩图报的高尚品质,学习她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的可贵精神,学习他立志成才、奉献社会的价值追求。积极引导广大学生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刻苦钻研科学文化知识,为实现“中国梦”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化学与环境工程系(现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原主任甘复兴教授非常佩服程菲身上表现出的坚强。他说,面对人生坎坷,程菲并没有抱怨生活,相反用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社会对她的关心和帮助,这种内心的强大是当代大学生身上难能可贵的优秀品质。

谈起程菲,曾经带过她的黄晓琴老师说:我曾带过程菲《材料与结构性能检测实验》课程,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学期,但是程菲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每次上课她都能早早地来到实验室,做好预习。课堂上涉及很多材料检测仪器的操作,不管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程菲每次都能规范操作、顺利完成,课堂上主动帮助其他同学,纠正操作错误。程菲不但学习成绩优异,身上还有许多优秀品质。她热心公益,懂得感恩,乐于奉献,团结同学,吃苦耐劳,勇敢坚强。虽然小小年纪经历了诸多不顺和困境,但是每一次她都能从容面对。被挫折历练后的她,更顽强、更成熟、更勇敢,是新时代青年的典范。


【寄语母校】:

毕业九年,回望最后一段当学生的时光,仍感念于在武生院生活的过往。九载四季轮转,但无论身处何地,当春天看见樱雨缤纷,便会想起母校樱花大道的棵棵樱树;当夏季听见蛙叫蝉鸣,便会梦见母校晨光湖面的波光粼粼;当金秋闻见桂香四溢,便会思念母校桂花大道的满树金黄;当严冬梦见皑皑白雪,便会回忆母校青松挺立的遒劲风骨。点滴情境与意向,皆是对母校的想念和对青葱岁月的无限感怀。

毕业后,几乎隔一两年就会回学校看看:长城雄关宏伟壮阔,江南书院气势恢宏,在校学子的生活条件再上台阶,令我艳羡不已。一直在通过学校官微关注着母校的发展,愿母校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与母校,一如毕业那年母校赠我的那把扇子上的话语——“生院情,此生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