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有这样一群人,无论学历职称高低,他们以生为本,用心诠释着“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和身份;他们始终秉持“承认差异、善待差异”的理念,培养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食品科技学院的教师们就是这样,他们以渊博的专业知识、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五心”(真心、爱心、耐心、责任心、宽容心)传道、授业、解惑,他们是“真、善、美”的化身,用实际行动讲述着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教育故事。
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
2020级食品质量与安全魏子芸:老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他们的淳淳教诲化作我们脑中的智慧,胸中的热血,行为的规范;他们是我学习生活中的引导者,像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行。我最喜欢《有机化学》的任课老师刘汉兰教授。课堂教学中,刘教授从我们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强化课堂教学的互动性,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带动课堂氛围,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帮助我们熟练掌握所学知识。生活中的刘教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哪位同学生病了,遇到难事了,刘教授就像我们的奶奶一样嘘寒问暖,叮嘱我们照顾好自己,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无微不至的关心我们,私下里的我们,喜欢亲切称她为“刘奶奶”。
2020级环境工程技术1班刘思琦:我最喜爱的是赵秀琴老师。在这所充满自由气息的大学里,赵老师的严谨治学使我深感敬佩。赵老师很会“带节奏”,她的课堂总是节奏感满满,总能让人从头到尾聚精会神地听讲。她讲课思路清晰,知识点之间衔接自然,且毫无枯燥乏味之感,听她讲课是一种绝佳的视听享受。我想,这样的课堂效果源于她十几年如一日的敬业精神,透过课堂,无论是课件制作还是授课方式,都可见她的认真负责。她的课程设计体系丰满,除通过线下课堂传经送宝外,她还会在课前在线发习题让我们预习思考,课后也会布置作业题让我们巩固所学,甚至放假期间也会督促我们学习她的线上网课。她每次都会在课上讲评课后习题,帮我们答疑解惑,也会在线上分享一些同学们的错题,让我们自己来“找茬儿”,互学互鉴。值得一提的是,她的板书也是一绝,板书内容架构清晰,公式和重难点都被总结得清清楚楚。在大学能遇到这样一位好老师,真是我的荣幸。
2020级环境工程舒超:说到印象最深刻的老师,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我的班主任余璐璐老师了。她人长得眉清目秀,留着一头乌黑的秀发,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每次和她交谈,都有如沐春风之感,就像邻家大姐姐一样。余老师每接手一个新的班级,她会通过各种渠道来了解学生,力争做到因材施教,例如我们班有些同学有考研的意向,余老师会额外给他们“加料”,利用课后时间给他们介绍一些复习经验,引导他们通过文献学习等,增加学习的深度、广度。课堂上她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对学生技能的培养,还将思政教育融于教学之中。例如在讲授“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的时候,余老师会引入利比希“床头的标签”、“真相之柜”等故事,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都要有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在介绍土壤动物蚯蚓的时候,引入《劝学》中“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食黄泉,用心一也”等诗句,告诉我们无论自身条件如何,用心专一,必将有所作为。
2020级环境工程技术钱宇: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们就像那默默无闻的树根,使小树茁壮成长,又使树枝上挂满丰硕的果实,却并不要求任何报酬。赵秀琴老师就是这样的老师,她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激活课堂,书本上那些枯燥难懂的原理和公式,在赵老师特色的讲解下,通俗易懂,提高了我们的学习效率。赵老师致力于教学研究,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知识结构等特点,在教学内容、方法、教材编写上深耕细作,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和运用知识。教学之外的赵秀琴老师,她还担任了班主任,义务辅导学生,资助贫困学生。端午节,她邀请学生到家里一起包粽子,“包粽子包进去的都是爱。”奉献爱也收获爱,学生们说“在外求学,最渴望的是亲人的关怀,赵老师总是尽己所能,让我们有家的温暖”。
2020级环境工程专升本蒲青玉:我感受最深的是讲授《排水工程》的王静老师。王静老师每次上课都会早早到教室等着。她的课件做的漂亮,课堂教学内容丰富,案例贴近生活,又启发我们思考,很受同学们喜欢。比如,在《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教学中,她引用大量现行标准和企业案例,并且激励我们进行创新思维;《排水工程》课堂思路严密、计算层层递进。《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设计课尽管设计任务量大,但同学们却能在课堂上形成你追我赶的氛围,学习的劲头像回到了高中时代。通过她的讲解和设计课的实践,我们非常受益,在专业实习实训过程中,我们都能很快上手,获得实习单位领导的肯定和好评。王老师也特别和蔼可亲,闲暇之余她和我们就像朋友一样聊天、讨论日常趣事。我很荣幸在大学能遇到这样一位良师益友。
2020级应用化学1班徐宇航:刚步入大学的我,很庆幸遇到了刘秀娟老师。高中时期,我的化学课基础比较薄弱。进入大学后,对《分析化学》这门课一无所知的我,带着畏难的慌张情绪艰难吃力地开始了这门课的学习。开学第一课,刘老师就向我们介绍了《分析化学》课程的学习方法,强调在学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通过做练习题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刘老师的授课讲解细致透彻,注重实践巩固。比如在学习误差与数据处理时,她注重引领我们在实验中学会数据处理的应用;在学习酸碱滴定时,她用大量的实验例子引导我们如何将计算应用于实践。当了解到我们大部分同学都有考研意向时,刘老师还利用课余时间给我们讲解考研经典例题。此外,她还会给我们讲述她的工作经历和人生感悟,让我们受益匪浅。刘老师不仅是我学习上的引路人,也是我真挚的朋友。
2019级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1班黄必颖:我最爱的是讲授《食品卫生学》的邓晓艺老师,她是一位有着有趣灵魂的老师。从国外留学归来的她,身上洋溢着博采众长的气质,是一位年轻有气质的美女老师。相对于拥有较长教龄的老师,她的专业课讲授虽算不得经验丰富或技艺娴熟,但也极具特色。邓老师的授课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她除了给我们传授课本上的知识外,还经常给我们分享她在国外的趣味生活,既开拓了我们的视野,更拉进了师生间的距离,培养了亦师亦友的美好师生情。她的课堂总是十分生动有趣。她善于利用生活中的小常识来将课本上的知识串联起来,既帮助我们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增添了我们对生活的热爱,我认为这才是当代大学生真正需要的课堂学习效果。此外,她还非常关心我们的学习生活,会贴心地给想要考研的同学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在我心目中,她就是这样一位让人心生喜爱的老师,她真诚敬献满腔的热情,有一颗无限温暖每一位学生的赤子之心。有机会,我会再去聆听邓晓艺老师的精彩授课。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食品科技学院的教师们,在平凡的岗位上辛勤耕耘、刻苦钻研,启迪学生智慧、引领学生自强自立、守护学生成长成才。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他们继承和弘扬“严谨、自强、求是、创新”的校训精神,种得“桃李满天下”,让我们记住他们,并一起尊师重教,尊重知识、敬畏文化,为他们点赞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