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食品科技学院辅导员 袁林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在第三十九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深刻阐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赋予了新时代人民教师崇高的使命。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更应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弘扬教育家精神,以笃学之功,筑牢“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信仰根基,以勤勉之姿,探寻“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以律己之心,守好“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规矩底线,努力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
以笃学之功,筑牢“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信仰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教师不应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更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和品位的“大先生”。辅导员从事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带着信仰去奋斗,树立政治意识,提高政治站位切实把握党和国家的发展要求。
“打铁还需自身硬”,辅导员只有不断提高政治能力,具有过硬的思想政治教育业务素质,才能做到理想信念教育时底气十足。作为新时代辅导员,要深入学习最新的政策理论方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通过向书本学、向优秀辅导员请教或利用学习强国等APP学习软件,集中精力强化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站位和思想理论水平。
在日常学生工作中,要以党的重大理论创新和政治历史事件活动为契机,借助第二课堂和党团建设活动,特别是利用好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让学生在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中深刻感受当代中国发展变化。同时,注意引导学生传播好中国故事,不断增强青年大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以勤勉之姿,探寻“因材施教、求是创新”的育人智慧
正如于漪先生所言:“理想的实现追寻不是靠想象,而是靠身体力行”。处于大学阶段的青年学子思维活跃、兴趣广泛、精力充沛,同时又稚气未脱、阅历尚浅,需要我们把握学生成长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发现学生的出彩之处,帮助学生明确未来奋斗的方向。面对鲜活而富有个性的学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以个性化的指导和评价标准,不断探索育人方式方法,用欣赏增强学生的自信,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机遇和挑战并存,创新创造成为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引擎,而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指引下,坚持以培养具有自立自强品格和精神、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己任,深刻理解把握时代潮流和国家需要,鼓励、支持和指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创新创造创业实践中。
以律己之心,守好“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规矩底线
“以身示范”是教师的基本素质,学生天然的“向师性”决定了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引导作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来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关系。言传身教作为一个统一体,具备知识传授、道德示范、人性感化等特点。时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教之教”胜于“教”,以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感染学生,做学生人品的养成者。
师者,人之模范也。作为青年教师,更要严格要求自己,把良好师德师风摆在第一位,不触碰违规的“红线”,不损害国家利益的“高压线”,主动将教育家精神和师德师风融入到日常学生工作和教学实践中,做学生道德品行塑造的带头人。
教育家精神的科学内涵极为丰富,每一条都是立德树人的大文章。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如何更好地将教育家精神落实到具体教育工作中,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使命,是我们永恒追寻的课题。新时代新要求,我们是永远在路上的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