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食品科技学院教师 赵秀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强调深化教师队伍改革创新,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涵养高尚师德师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作为教师中的一员,应努力奋进,为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坚持立德树人,提高教学水平
遵守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准则,遵守社会公德,形象得体、言行雅正。加强科研诚信与优良教风学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生态。站在学科前沿开展教学、科研,创新教学模式方法。提升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实施数字化赋能教学,积极应对新技术变革。
二、深化教学改革,开展一流课程建设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按“两性一度”的总体要求,修订教学大纲,优化核心课程,将“思政内容”“工程案例”和“双创融合”贯穿教学全过程。不断完善教学资源,积极建设线上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运用研讨式、案例式以及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三、培养核心素养,制定职业发展规划
赴企业开展挂职锻炼,了解最新的生产技术、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提高教师的工程思维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并将最新生产理念、生产技术、生产工艺引入课堂教学,提升专业技能,形成科研、教学相互促进,推进校企深入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积极参加各类学术讲座、示范观摩课、教师讲课竞赛,拓宽教师的知识结构、思维层次等核心素养。以教师讲课竞赛为切入口,开展教学研讨、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教师之间相互听课评课,集中教学诊断,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探索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手段,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构建学院-教研室-个人三级培训体系,实施“名师优课”工程,“传帮带”让教师真正做到职业有理想,发展有规划,工作有目标。
四、增强团队凝聚力,激发教师教学活力
教研室是教师队伍中一个重要的小群体,进一步重视加强教研室团结,不断增强教研室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为教学和科研工作营造良好和谐的环境和氛围。通过开展研讨、比赛等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促进教研室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加强教研室的团结,增强教研室凝聚力,使大家能积极配合,相互帮助,共同进步,成为和谐向上的团队,更好地完成各项教学科研工作。
五、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升教师综合能力
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首先从人才的引进方面着手,人才引进是优化教师结构的直接方法,在新鲜人才加盟的同时,还需要充分联系现有教师的专业特长及方向做好对应教学团队的重构工作,“人尽其才”,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的优势。实施“领军人才培育工程”,遴选、支持和鼓励教师到国内外著名大学研修和培训,加快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步伐;实施“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升计划”,通过教师进企业挂职锻炼等方式,提升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依托“双百工程”活动,组建校内和校外实践教学团队,形成“双导师”指导格局。校内以专任教师指导为主,依托教师科研团队和学术型社团支撑实践教学,校外以企业工程师为导师,依托企业工程项目完成实训任务。
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我们要有“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强化师德师风,把教书育人作为第一要务,将教育家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