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妍老师的茶文化与课堂艺术
本网讯(大学生记者团 陈莹 金鸳)“备具、洗具、赏茶、投茶、洗茶、摇香、凤凰三点头……”6月4日,在《中国茶文化》公共选修课上,董妍老师一边给学生们示范泡茶的方法,一边将茶的故事娓娓道来。
茶是一门艺术
“看董老师泡茶、说茶,就像是欣赏一场艺术的盛宴,视觉、嗅觉、听觉全部都有美的感受,特别享受其中。”同学们这样评价董老师的课堂。
董老师的硕士研究方向是茶文化,毕业后来到我校工作。她发现身边有不少学生喜欢茶艺,于是萌发了开设一门关于茶文化公选课的想法。“茶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泡茶、品茶更是一种美的享受,修身养性,陶冶情操。”董老师想把茶之美普及到大学生之中。
“这门课到4月才挂到教务系统里面向全校学生公选,有些仓促”,原本以为会遇冷,但让董老师意想不到的是,80个名额很快被同学们“哄抢”一空,还有10余名同学“锲而不舍地来蹭课”。
一个多月下来,董老师摸清了学生们的“底细”,她将选课的同学分为三类:一种是喜欢喝茶的,一种是欣赏茶艺表演的,一种是打算从事茶方面创业的。
董老师的课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理论课仅两节,“主要是给大家普及茶道、茶具、茶的历史和现状等知识,让同学们对茶有个最基础的了解”。剩下的课则全部为实践、实训课,上课地点也不在教室,而是搬到了红烛园水雾茶都。
董老师说,“同学们对茶艺都很有兴趣,但起初真正特别懂茶的学生并没有多少。曾有个女生告诉我,她家里也有一套茶具,但有一种小杯子一直不知道叫什么名字,上了课后才知道那叫品茗杯”,在董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同学们也在不断实践中,慢慢地了解茶和茶文化。
除了亲自为同学们演示茶艺,指导大家自己动手实践外,董老师还非常注重培养同学们的创新意识。“只要有美感,我都会称赞她们”,在董老师的鼓励下,实践课上关于茶艺表演的创新层出不穷,同学们越来越大胆地表达自己对茶的理解。
茶之美的感染力
2012级园林系的袁晓敏同学是广东人,打小就喜欢茶艺,她认为“这门课实践性非常强,在感受乐趣的同时学习知识,效率很高,不仅学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及泡茶技术,泡茶过程中会觉得自己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心里会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平静,这对提高自身修养和素质有很大的帮助。”说起董老师,袁晓敏满是感激和崇敬。
与袁晓敏不同,2013级管理工程系的余梦君同学“当初是抱着好玩的心态选了这门课”,通过学习,她“觉得泡茶是一个非常有乐趣非常享受的过程”。
除了上公选课,董老师还担任了水雾茶都创业团队的指导老师。袁晓敏和周明辉同学都是在选修董老师的课后,有了创业的想法。在今年的校园开放日晚会上,他们的茶艺表演节目惊艳全场,得到了观众的一致称赞。“这都是董老师的功劳,每一个动作都是董老师手把手教的。”袁晓敏说,“水雾茶都还在试运营阶段,我们还有很多不足,但有了董老师的指导,相信我们的创业路会越走远好。”

董妍老师在演示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