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我校学子端午前夕传统礼仪祭屈原

发布日期:2014-05-30    浏览次数:

据晨光新闻网讯(记者 任丽琼 摄影 肖亚慧)5月29日中午,同学们身着汉服、梳着发髻,在求索书院屈原铜像前按照传统礼仪祭祀屈原。盥手、拭净、迎神、初献、亚献、终献、饮福受胙、送神、分胙、洒扫礼成……一项项祭祀礼仪有序进行,现场气氛庄严肃穆。

文化认同和文化自觉对于青年学生非常必要

据了解,此次祭祀活动由我校楚韵华服社承办。现场观礼的同学们纷纷表示“被震撼了,原来举手投足都有这么多学问”。

楚韵华服社负责人、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2012级学生赵鑫告诉记者,祭祀的流程花了半个月时间商榷,查阅了很多资料,还多次找文化素质教育中心的相关老师指导。

文化素质教育中心李燕老师认为,同学们筹备、彩排、演练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学习和受教育的过程,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这对于青年大学生是非常必要的。世界上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每一个人都必须热爱本民族的文化,只有热爱,才能形成高度的文化自觉。如果一个人对于本民族的文化没有强烈的认同感,不以自己的文化感到骄傲和自豪,那么这个民族是很危险的。李燕认为,要利用校园文化阵地,多举办此类活动,通过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文化认同和文化自觉。

“端午祭屈原是我校的一项传统文化活动。”校团委书记姚贤民表示,“开展‘我们的节日——品端午文化 忆古风遗韵’主题文化活动,是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我校建设的楚风园包括求索书院、水杉情缘、楚风流韵、荆楚风流等四个部分,这是我们学习、传承、弘扬荆楚文化的重要阵地和平台。”

据了解,此次活动期间,除祭祀外,还有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赠香囊等活动。

大一女生手工缝制汉服祭屈原

“今天能穿着自己缝制的汉服祭拜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我感到非常骄傲。”管理工程系大一学生张婷穿着一件齐胸襦裙参加祭祀活动,这是她花了一天时间亲手缝制而成的。

张婷从小就喜欢汉文化,读大学后她加入了楚韵华服社。与一群同样喜欢汉文化的老师和同学学习切磋,让张婷进一步加深了对汉服的热爱,她特别想拥有一件属于自己的汉服,但在网上查后发现,汉服最便宜的也要两三百元,千余元的比比皆是。

在文化素质教育中心李燕老师的鼓励下,喜欢诗词、钦佩屈原的张婷决定自己动手缝一件汉服参加祭祀活动。曾缝制过大大小小40余个布包、有些缝纫经验的张婷经过多番筛选,最终确定了缝制的款式——齐胸襦裙。“这是一款相对比较简单的汉服。”动手前,张婷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去网上挑布料,查剪裁图和相关文献记录等。张婷说:“真正动手缝制用了15个小时,当时特别激动和自豪。古代是没有缝纫机的,所有衣服都靠手工一针一线缝制而成。我在动手的过程中,似乎是在用手触摸文化,重温那些生活。”

“手工缝制汉服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学习实践活动,汉服是非常讲究的,一个袖子、一根腰带、一件配饰等都非常讲究,不同的身份、不同年龄,服饰也会不同。手工缝制,不仅是对传统服饰文化的学习,也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李燕说。

祭祀

张婷穿着自己缝制的齐胸襦裙参加祭祀活动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