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与其被动应付 不如主动作为

发布日期:2015-01-21    浏览次数:

——青年教师黄瑶、刘文波转型发展纪实

据晨光新闻网讯(记者 任丽琼 摄影 肖亚慧)近年来,我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转型发展,一批教师积极融入学校转型发展的大环境,主动规划、探索、实践自己的转型之路,并快速成长为业务骨干。刘文波、黄瑶夫妻俩就是其中的代表。

寻发展,甘心“降级”为实验员

2003年,黄瑶于西北纺织学院装潢设计专业毕业后来我校工作,在园林系先后承担《园林制图》、《CAD制图》等教学任务。

近年,学校实施转型发展,黄瑶也开始谋划自己的转型之路。2014年6月底,为了寻求“更广阔发展天地”的她,申请调入建筑工程学院,担任该院第一位专职实验员,和6个学生助理一起管理5个实验室。从一名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专职教师“降级”为实验员,黄瑶觉得一点都不亏,她认为,学校实施转型发展,势必需要更多动手能力更强的“双师型”教师,作为教师要主动适应这种变化,才能跟上学校发展的步伐,况且“从基层做起才能走得更稳”。

“2014年,我们院将教师培训的重点从‘工程测量’转移到‘CAD制图’。在年初时就邀请了当时在我院兼职担任《CAD制图》教学的黄瑶老师承担全部的教师培训工作。”建筑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刘怿凡这样评价黄瑶:“黄老师专业素质很高,出图特别快,教学经验也丰富,对于师生的问题总是非常耐心细致地解答,手把手地教。”

刘怿凡介绍说,建筑工程学院是个年轻的院系,2012年,他从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调入该院时,该院“科班”出身的教师并不多,许多教师都是从其他院系和新广厦建筑公司转过来的。“是不是科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愿意主动再学习。”刘怿凡认为教师的态度是决定能否成功转型的关键,“‘能者为师、不耻下问’是整个建筑工程学院的风气,在这种互帮互助的氛围下,教师们快速成长起来,并建立了一支较稳定、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2014年暑假是学校“大建设大发展”的攻坚期,当刘怿凡征求大家意见,是否愿意牺牲暑期休假,承担有关设计和项目管理等工作任务时,该院全体教师都主动要求留下来。“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学习实践机会,都愿意留下来。”教师们的学习精神令刘怿凡非常感动。由于CAD“出图快”,黄瑶被分入小微建(构)筑物(规划设计类)专班和实验实训室建设计划专班。“通过暑期‘集训’,老师们进步非常大。”刘怿凡清楚记得,黄瑶在完成当日的工作计划后,都会把其他的设计软件调出来“摸一会”。没多久,“天正”、“草图大师”等建筑专业软件也被黄瑶“玩熟了”。

“她有基础,所以学得快。”刘怿凡介绍说,“除了每周四雷打不动的集中培训外,黄瑶等教师还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学习时间传、帮、带。”“别人跑得越来越快,你好意思落后吗?有了‘排头兵’,建筑工程学院形成了浓厚的‘PK氛围’,谁都担心跟不上节奏。”刘怿凡说到这里时有些得意。

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毛小敏介绍说,近几年,该院除在引进教师时注重企业工作经历外,还从其他院系“挖”了一批有潜质的教师,并大力实施教师自主培训,逐渐建立了一支较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互帮互助,夫妻俩用行动诠释“终身学习”

“整个暑假,家里都没开过火,为了图方便,就在接待中心吃工作餐。”抓住整块的学习时间,黄瑶进入了“疯狂学习模式”。同时,黄瑶的爱人刘文波也继续被借调到了“江南水乡”项目,“两人忙得都顾不上家”。在心里,黄瑶认为丈夫比自己更为辛苦一些,“毕竟自己在室内工作,晒不到太阳”,而刘文波在户外,一个暑假下来,“本来就不白的他晒得跟黑人似的”。

2014年8月底,参加“大建设大发展”各个项目的教师陆续回到原工作岗位。黄瑶也正式成为一名“建筑人”。虽然有了暑期的历练,但园林和建筑之间学科跨度还是很大的,所以黄瑶仍感到压力大。借着管理实验室的优势,除了自主学习,“蹭课”成了黄瑶充电的便捷方法。11月,由于工作需要,学校设计专班再次借调黄瑶,当刘怿凡向她征求意见时,她想也没想就满口答应了。在黄瑶眼里,这又是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去之前,毛小敏叮嘱她“认真学,院里较缺相关方面的选修课”。

11月11日,黄瑶清楚地记得,自己是在“光棍节”那天正式从建筑工程学院搬到设计专班办公室的。“暑假里,我所在的专班也出了一些设计作品,过来才知道很多基本上都不能用。”黄瑶非常赞同专班骨干设计师孔舜的观点,“学校其实是有意将校内的一些基建项目拿给我们练手,提高我们老师的实践动手能力。”

调入专班已有两个多月了,虽然有十几年教龄的黄瑶“画图快”,但因为一些实践知识的欠缺,让她仍然感觉很吃力。“尤其是对材料的了解太差了”,黄瑶现在特别想参加采购工作,真实地去看去摸去感受每一种材料。“了解清楚每一种材料是设计的关键,不然设计都是空中楼阁。”黄瑶告诉记者,为了了解材料,除了看相关书籍外,淘宝也是她学习的重要阵地。

黄瑶介绍说,孔舜老师是作为艺术系双师型教师引进的,他擅长的是手绘,在专班历练了约一年的时间,装修、装饰、材料等知识越来越丰富,快速成长为一名能独当一面的设计师。说到这里,黄瑶满是敬佩。提起学习能力,黄瑶坦言像后勤集团副总经理陶足云等,有太多人令她敬佩,而这些人中还有一个特殊的人,那就是自己的丈夫刘文波。

“这几年,刘文波在工地里都是靠自学。”去年暑假,刘文波整齐认真的“工作日志”让黄瑶禁不住“点32赞”。在工地实践的建筑工程学院学生刘辉这样评价刘文波:“刘老师勤学好问在工地上是出了名的,工地上的监理、施工员、我们这些学生,甚至农民工,都当过他的‘老师’。刘老师还有个习惯,喜欢刨根究底,不弄懂决不罢休。”

前几天,黄瑶收拾家务时,发现刘文波的工作笔记本上竟然画了一张工整的图纸。询问才知道,这是毫无相关经历的刘文波比着照片画的,是新铁木加工厂的图纸。对于这张图纸,作为设计师的黄瑶给出的专业评价是“还不错”。上周六中午,黄瑶在家看电视,坐在电脑前的刘文波大声喊她过来。过去一看,“他竟然把CAD制图软件打开了,指着桌上的图纸问这怎么画那怎么弄。”黄瑶不客气地当起了老师,并毫不吝啬地称赞丈夫“接受能力比较强”。

能者为师,这点在黄瑶、刘文波夫妻俩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俩非常赞同“终身学习”理念,并身体力行。

黄瑶带领学生在现场讨论装修设计方案

蛮拼的:鞋子的“寿命长短”看运气

1月9日上午,记者来到“江南水乡”东线时,刚好赶上混凝土搅拌车准备卸料。工人们隔好挡板后,“纷纷撤退”,唯有刘文波站在搅拌车左侧约1米的位置。“我最佩服刘老师这一点,总是站在最前线。事情无论大小,他必须亲眼看见才放心。”正在2012级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教学改革实验班学生谭涛称赞刘老师“蛮拼的”的当口,卸下的水泥冲破了挡板溢到旁边的沟壑里。刘文波大喊:“好,好,停!停!”驾驶室的司机显然没有听到外面急促的指令。刘文波健步上前,熟练地爬上车,手动将阀门拧紧,并迅速指挥工人整理挡板,清理溢出的水泥,示意搅拌车朝前开……

“卸料有两个控制阀,一个在车内,由司机控制,另一个在左侧,是紧急制动阀。”谭涛的介绍让记者瞬间明白了刘文波在搅拌车左侧站位的原因。

10吨的水泥不多久就卸完了,刘文波走过来抱歉地对记者说:“我的工作挺杂的,都是些小事,没什么可采访的。”记者指着他满是泥星的羽绒服和牛仔裤说:“你这样回去,你爱人数落你吗?”“她都习惯了。”刘文波拍了拍身上的泥,实在地说,“我这条裤子其实挺耐脏的。”

不久前的元旦假期,刘文波的岳母来看外孙女。眼尖的岳母把刘文波平时穿的四双“脏得看不见眼睛鼻子”的鞋子统统拿去刷洗。在阳台上晾晒鞋子的岳母问:“这是在哪里踩的,没一双干净的?”刘文波低着头没敢出声。

刘文波在工地仔细检查贴砖质量

2012年暑假,学校处于“迎评促建”的关键时刻,基建任务繁重,人手紧缺,刘文波等体育系专职教师被抽调到暑期各项建设大会战的队伍中。由于表现突出,2012年9月,刘文波又被抽调到基建部门,担任长河港湾三期15-16栋的室内装修工程监理。2013年暑假,他再次投身学校的发展建设,参与“江南水乡”相关建设项目。2014年暑假,刘文波又和妻子黄瑶一起加入到学校暑期“大建设大发展”中。

2013年暑假,“江南水乡”5号楼主体施工时,因前一晚下了暴雨,一楼的楼梯因为施工不规范,在雨水浸泡后,本应呈直线的楼梯面呈弧形,刘文波立即要求施工方重做。“认为问题不大”的施工方负责人趁刘文波填写施工报告时,偷偷往他的包里塞了一个红包。第二天,发现“多了东西”的刘文波当即找到施工方负责人如数奉还。他说:“大家的共同目的是把房子建好,房子是给人居住和使用的,这是一份责任,不能昧良心。”施工方无计可施,只得返工重做。

对于被数次借调到基建部门工作,身边也有很多人不理解,“一个大学老师怎么跑去当‘民工’?”对此,刘文波有自己的看法,他说,学校在创业初期,也是全体干部和教职工一起干,大家自己动手建设美化校园,现在我们学校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再一次的创业,我们都是武生院的一份子,学校的建设和发展需要每一个人的付出和努力,无论在什么岗位,都应该兢兢业业把事做好。

最愧疚:对孩子的关爱一再缺席

“由于学校基建工作面铺的比较广,工作量比较重,因此设计专班加班是常有的事。”孔舜说,“调到专班后,黄老师特别辛苦,又要带孩子,又要加班,她加班工作都是带回家,等到晚上孩子睡后才去完成的。”

对于刘文波、黄瑶夫妇而言,这条将自己锻造成双师型教师的路非常艰难。“周末就得把一个星期的菜都准备好。”黄瑶说,“下班后,做饭、洗碗、检查孩子的作业、给孩子洗漱等家务下来,一般到晚上9点以后才有自己的时间。”等孩子睡了,黄瑶才蹑手蹑脚打开电脑开始加班,到凌晨是常事。即便到凌晨,第二天还是得准时起床,给孩子穿衣洗漱、做早餐,再送孩子上学。丈夫刘文波“基本指望不上”,“天气冷,开工早”,刘文波总比她们母女更早出门。

父母越来越忙,女儿聪聪常常有一些抱怨。去年6月,武汉玛雅海滩开始营业,夫妻俩带着孩子与校内几个教师家庭组团去玩了一次。此后,聪聪就吵着想再去。求了一个暑假,8月底,直到黄瑶的妹妹带着孩子从河南过来玩,“沾了姨妈和姐姐的光”,聪聪才圆了玛雅海滩的梦。为了陪家人,黄瑶特地请了一天假,而因为“工作走不开”的刘文波却再次缺席,“只充当了接送司机”。

去年12月底,聪聪左眼睛长了颗麦粒肿。“肿得越来越厉害,半个眼睛都遮住了,孩子疼得很”,但由于两人的工作都忙,一直拖到了2015年元旦假期才把孩子带到武汉市儿童医院去看病。“医生批评我们把孩子的病拖久了,心里挺不好受的。”

提及其他孩子周末大多丰富多彩,而聪聪只能“武生院游”时,黄瑶有些歉疚。“尽量多陪陪孩子,周末的晚上都要把她带到超市去逛逛。”觉得亏欠孩子的黄瑶也想办法自我安慰,“这样也有好处,聪聪越来越独立了,自理能力也变强了不少。”

采访后记:记者在对夫妻俩采访的几天里,深深体会到一个字“忙”。约定的采访时间,也一拖再拖,想完完整整地坐下来和他们聊几句都很难,往往是刚说上几句,就被叫走了,因此也只能在断断续续的采访素材中整理成此文,但感觉他们的故事远不止于此。黄瑶、刘文波夫妻俩热爱学习,积极主动改变自我,紧跟学校转型发展步伐,一个是抓住机会,认真学习,提高实践能力,主动适应教师转型发展需要;一个敬业爱岗,自我提升,投身推动转型发展的各项保障建设中。他们的故事,也是众多武生院人的缩影和真实写照……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