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宋锐 通讯员 任丽琼)在老师的实验室里,颇具商业头脑的兰正日对老师姚志伟的课题《北虫草栽培新技术研究》产生浓厚兴趣,并快言快语地说这个课题也许可以创业,如今,还有几个月就大学毕业的他,已在福建老家租了300多平方米的地,开始了北虫草养殖的创业旅程。
而和兰正日一起创业的北虫草团队其它成员,则在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开拓武汉市场,目前,这一团队的月收入达2000元左右,下一步,他们将开拓电子商务。
学生无心一句话点醒老师
姚志伟是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师,2010年,他的课题《北虫草栽培新技术研究》,获批武汉市科研项目。
“北虫草是北冬虫草的简称,俗名不老草,主要生长在我国北方地区,是上等的滋补佳品。”据姚志伟介绍,北虫草是人们熟知的名贵药材——冬虫夏草唯一可人工栽培的替代品。姚志伟说,通过科学方法找出菌种生长稳定的秘方,是他当初从事研究的初衷。
2013年,担任《食用菌栽培学》教学工作的姚志伟带着学生进入北虫草实验室,详细地介绍该项目。突然,2012级微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的学生兰正日说,“姚老师,这个课题也许可以创业。”
“他那句话确实给了我启发。”姚志伟告诉记者。
于是,在姚志伟的帮助下,兰正日与2013级生物工程专业的刘超、制药工程专业的杨广德组成了创业核心团队,“进驻”姚志伟的实验室,开始了试水创业。“姚老师除了提供核心技术外,还将自己为数不多的科研经费都投了进来。”刘超回忆说。
种植从实验室移到了厂房
在培育品种的同时,兰正日也没有忘记考察市场。
“我的家乡在福建武夷山,紧挨着中国最大的食用菌周转市场古田镇。”兰正日告诉记者,在当地的大小酒店,北虫草都十分畅销,价格也较为吸引人。
“经过调研我发现,当地人食用的北虫草产自北方地区,运输成本非常高。在旅游旺季,武夷山中高档酒店对北虫草的平均需求约在200-300公斤,淡季约在20-30公斤,市场需求巨大。”兰正日说,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他做了一份详细的调研报告,并在父亲的帮助下,与村委会签订了三年的用地合同,将北虫草的种植从实验室移到了厂房。
“虽然挺多人反对我们种虫草,说我大学都读了,还回乡当农民。”兰正日笑着说,好多亲戚都劝他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但他一直坚持梦想,现在父亲也全力支持他“追梦”,还将10万余元的积蓄全部拿了出来。如今,兰正日种植的15000罐北虫草正在罐内茁壮成长。
阻力重重无碍梦想开花
留在学校的刘超和杨广德也没闲着,他们告诉记者,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又为创业团队争取到一间35平方米的实验室。目前,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刘子铭、李树忠和周志诚陆续加入创业团队。
前不久,刘子铭从汉口北四季美批发市场带来的消息让大家既喜又愁。刘子铭说,该批发市场有一家食用菌批发商,每日北虫草的用货需求为200公斤左右,“订单挺大,我们的产量达不到,接不下来。”刘子铭无奈道,目前他们只能一步步来。“因为学生的身份,有人质疑过我们的食品安全,有人怀疑过我们倒买倒卖。”
刘子铭说,虽然困难重重,但大家都很有信心一定能把这个项目做好,“我们已找到一些固定客户,目前我们的月收入有2000多元。”刘子铭说,此外,他们还在开拓电子商务业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