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冲 大学生记者团 田海平)卜贤超,我校97级生物制品专业学生,现任江苏国民消防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
2004年,卜贤超在连云港租下一间门面,经营消防设备,2006年,营业额已达300万,代理的消防设备品牌达到几十个,员工38人;2007年,卜贤超筹资450万元,成立江苏国民消防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拥有近60家经销商,2008年,他的公司被评为“连云港市百家民企”,2011年,他被评为新浦区“十佳创业标兵”。至今,卜贤超的公司有员工200余人,年产值近5000万元,是连云港市的纳税大户。
近日,卜贤超回访母校,探望恩师,记者也借此机会走近这位“创业之星”。
“要善于发现机遇,把握机遇”
创业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毕业之后,卜贤超凭借着自己在校园里练就的能力和素质,从一名普通业务员做到公司白领,每天三点一线的工作状态虽然安逸,但他并不甘于现状。2004年,卜贤超来到连云港,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能力,他在新浦租了一间门面房,做起了消防设备代销商,并取得了成功。但卜贤超始终觉得“做贸易不踏实。贸易做得再好,也只是个中介,干实业才能算人生事业。”于是,他开始着手创立新的项目,开辟新的市场。
接下来的几个月,卜贤超背着小包独自踏上旅途,沿着长江对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20多个大中城市进行市场考察,在走遍了成百上千个大街小巷之后,他发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意识也日益增强,尤其是安全意识,很多火灾,由于没有科学的消防设施,让本可以避免的事故演变成悲剧。卜贤超想,如果能做一家消防器材厂,这个行业在未来很长时期内一定是“朝阳产业”。2007年3月,卜贤超返回连云港,投资450万元成立了国民消防器材有限公司。
公司刚刚起步阶段,经营状况相对顺畅。但随着市场波动,国家宏观调控,加之消防市场鱼目混珠,使整个行业面临重新洗牌的危机,公司发展也遇到瓶颈。如何化解危机,渡过难关?卜贤超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那段时间,他每天从早上7:00一直工作到深夜,用方便面充饥,累了就在办公室躺一会。卜贤超认为“做什么事情都要讲诚信,不能做损人利己的事。公司需要诚信经营,遵纪守法,业务上要不断创新,打造品牌。机遇与挑战并存,要在危机中寻找契机,发现机遇,把握机遇。”经过改革,卜贤超把自己诚实守信的个性贯穿到国民消防器材的经营中,进一步加大投入,逆流而上,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要学用结合,推陈出新”
卜贤超说:“现在很多大学生想要创业,却没有足够的资金,缺乏市场经验,因此裹足不前,但如何炼就‘火眼’,在市场中发觉商机和不断创新,远比资金更重要。”十余年的摸爬滚打,卜贤超自认在行业内还是一个“新兵”。他说:“科技日新月异,要生存,就要笨鸟先飞,比别人更辛苦一点。无论在事业上还是生活中都要学用结合,推陈出新。”
近年来,面对传统模式销售额下滑严重,卜贤超果断转变思路,策划多元化的经营模式,由传统的经销逐渐向直销转变,把消费者的身份转变为经销商和消费者的双重身份。卜贤超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他认为,要想在行业中站稳脚跟,必须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他相继推出免费上门、试用等一系列策略,抢抓市场,提高服务质量,在业界赢得好的口碑。
正是这股不服输的干劲和巧劲,公司业绩蒸蒸日上,如今他的公司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消防器材生产企业,依靠科技创新和转变经营模式,在消防器材生产的道路上走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2008年,卜贤超的公司被评为“连云港市百家民企”,2011年,他被评为新浦区“十佳创业标兵”。然而,在各种荣誉面前,他显得十分淡定,“老实做人,勤奋做事,注重细节”,卜贤超说这是自己一直坚持的创业理念。
“武生院精神始终影响着我”
卜贤超在学校时是一个闲不住的人,曾担任大学生记者团团长,熬夜写稿件,组织策划方案等经历,至今让他记忆犹新。除此之外,他还整天不知疲倦地奔跑在校园中,勤工俭学、做销售、做代理……也正是在这些过程中,让他练就了扎实的文字功底,较强的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以及那股子不怕吃苦、坚持不懈的“拼劲儿”,他坦言,这些都是他成功创业的“财富”。
“母校这些年的发展变化出乎想象”,谈起母校,卜贤超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回忆起在武生院学习的那段时光,卜贤超显得异常激动。他说:“那个时候90年代,各方面条件不像现在这么好,但从母校学习到的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精神,至今仍深深影响着自己”。一路走来,创业的历程虽然艰辛,但坚守信念、不轻言失败的执着性格,成就了卜贤超今天的事业。
卜贤超用“天道酬勤,勤能补拙,相信自己,方可成功”总结自己的创业之路。他希望学弟学妹们要好好珍惜时间,以学业为重,多参加社会实践,不要荒废了青春。卜贤超说:“做人要讲诚信,做事要自信,要学会将知识和实践结合,要有兴趣、有特长,才能在众人之中显现出来,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

卜贤超接受本网记者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