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 | 教学内容 | 思政引入 | 思政维度 | 思政目标 |
发酵工程的发展历史 | 天然发酵阶段 | 发酵技术的起源可追溯到四千年前,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已经开始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酿酒、制酱等 | 劳动教育 | 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 |
酱油是传统发酵产品,是由中国发明并传向全世界 | 爱国主义 |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
纯培养技术的建立阶段 | 在发酵工程的发展历史中,巴斯德推翻了“自然发生说” | 创新意识 | 引导学生树立不迷信权威、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 |
巴斯德揭示了发酵的本质,发明了巴斯德灭菌法;科赫建立了微生物的纯培养技术 | 职业道德与素养 | 引导学生以这些可科学家为榜样,帮助学生树立崇尚科学的精神 |
液态深层发酵技术的建立阶段 | 液态深层发酵技术的建立以青霉素的大规模生产获得成功为标志,而该技术的成功因二战时期战场上大量伤员急需抗菌消炎药青霉素,当时中国战场上地下党人冒死将青霉素运至抗战前线 | 爱国主义 |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树立热爱和平,反对战争思想观念 |
发酵工程的应用 | 发酵工程在化学工业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 发酵技术在化工领域的应用(利用发酵产品替代污染较大的化工产品),在环保方面的应用(利用发酵技术治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废弃物等),及清洁生产是未来发酵技术发展的趋势之一 | 环境保护 | 引导学生树立现代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重视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 |
微生物的代谢及控制 | 微生物代谢的自我调节机制 | 微生物的自我调控具有高度协调统一性,以最低能量适应生存环境 | 职业道德与素养 | 引导学生培养自律性 |
生产菌种选育 | 发酵工业上对菌种的要求 | 在微生物菌种的选育时,并非所有的微生物都适合发酵工业使用,只有品质特性优良的微生物才能被选育出来用于发酵生产 | 爱国主义 | 引导学生努力学好知识,提高技能,积极进取,成为优秀的一员,将来报效祖国,并引发对自己未来的思考和认识 |
发酵工业中常用的微生物 | 霉菌是目前发酵工业中常用的菌种之一,对霉菌的利用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创造,可与四大发明媲美 | 爱国主义、创新意识 | 激发生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及创新意识 |
菌种保藏 | 菌种保藏的意义 | 菌种是每个国家的重要资源,每个国家都建立有菌种保藏机构,也是企业的核心机密,是重要的商业机密,不可随意泄露或盗取 | 职业道德与素养、法制教育 | 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法制意识 |
发酵培养基的设计 | 培养基成分及来源 | 工业生产培养基规模大,要给微生物吃“粗粮”,少吃“精粮”,不能与人类争抢粮食,尽量使用农副产品、工业下脚料、废弃物等作为发酵的培养基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 培养学生节约粮食和资源综合利用的意识 |
培养基灭菌 | 培养基的灭菌方法 | 工业大规模培养基的灭菌采用高温高压蒸汽,高温高压蒸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 安全教育 | 培养学生的安全操作意识,自我保护意识 |
厌氧发酵机制 | 甘油发酵机制 | 甘油的发酵机制之一为亚硫酸盐法,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需要大量的甘油用于制造火药,用此法使甘油发酵工业化,虽然客观上战争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但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 激发学生树立热爱和平,反对战争思想观念 |
白酒发酵 | 酒的起源 | 中国白酒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 中国传统文化素养 | 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树立民族文化自信 |
酒曲 | 制曲 | 制曲是中国白酒酿造的特色,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 | 爱国主义 | 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
白酒固态发酵 | 白酒固态发酵生产工艺 | 甑桶中国白酒生产中独特蒸馏设备,赋予白酒与国外蒸馏酒不同的风味,是中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创造 | 爱国主义 | 激发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
白酒的勾兑 | “勾兑”是白酒生产中重要的操作过程,是提升酒质的关键环节,而通过勾兑生产假冒伪劣酒则是违法犯罪 | 法制教育 | 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法制意识 |
啤酒发酵 | 啤酒概述 | 中国啤酒工业发展迅速,啤酒产量已是世界第一 | 爱国主义 |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和民族自信 |
啤酒生产的原辅料 | 中国酒花种植量亚洲第一、世界第三,大量酒花产品出口国外,新疆乌苏啤酒在国内外享誉盛名,是新疆的一张举足轻重的名片,尤其在“一带一路”战略指引下,该产品知名度得到显著提升 | 爱国主义 |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同时让学生深入了解“一带一路”战略内涵及目前取得的成效 |
好氧发酵机制 | 好氧发酵产品 | 谷氨酸和柠檬酸是两大典型好氧发酵产品,中国的谷氨酸和柠檬产量居世界第一,已是我国的强势出口产品,发酵水平世界领先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民族自信,增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
氧对发酵的影响及控制 | 发酵过程中氧的传递 | 氧的传递要历经多个过程,受到重重阻力,由气泡到达细胞内的具体位置被消耗利用 | 职业道德与素养 | 激励学生为达到目标,要有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
通风发酵设备 | 机械搅拌发酵罐的结构 | 发酵罐的搅拌器对传质传热及氧的溶解极为重要,有的人研究搅拌器一辈子 | 职业道德与素养 | 培养学生锤炼精品的工匠精神 |
发酵染菌及防治 | 染菌原因分析 | 发酵污染要从各角度、多方面分析原因 | 创新意识 | 培养学生换角度看待问题,改变原有思维定势,寻找多种途径解决问题,可以提升创造能力 |
发酵动力学 | 研究发酵动力学的目的 | 发酵动力学理论性较强,学生理解和学习较为困难,容易引起学生畏难情绪,但发酵动力学对实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创新意识 | 引出哲学中认识的理解,促进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事物发展过程的推移来说,人类的认识是永无止境、无限循环的,它表现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推移的永无止境的前进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