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首页 >> 教学科研 >> 聚焦课堂 >> 正文

课程育人|专业课中留出的心灵空间

日期:2020-03-18 人气:

    “大家如果暂无提问,今天的知识点答疑就到这里,接下来大家再来聊一会儿居家隔离的见闻感受,交流一下线上防疫抗疫的经验……”这是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姚小飞副教授即将结束的微生物学答疑课中的保留节目


课程教学与日常管理的有机融合


    缘何会在课上留出这样一个交流空间?姚小飞老师谈到:受疫情影响,大家均处在居家隔离进行学习、工作的状态中,每个人可能都会有一些思想或心理状态上的起伏波动,在每次课上留点时间和同学们交流下课程以外的心声,有利于了解大家的状态,集体舒缓情绪,也可以给自己把握课程进度,调整授课安排提供信息参考。同时,她还将授课班级的辅导员老师靖亚林也邀请到了课程群,共同参与着同学们的交流。原来,这是两位老师的携手约定,一来有助于任课老师和辅导员老师同步了解同学们的学习、生活与思想动态,二来两位老师专业背景上的文理结合也能够在交流过程中形成良性互补,达到更好的交流效果。


    “交流时间会冷场吗?总体时间又怎么把握呢?面对这些满是好奇的问题,姚老师风趣的表示:冷场是谁?未曾谋面。看似轻描淡写的表达却蕴藏着一种力量。为了把握好交流时间,姚老师也会做不少功课,了解疫情动态,关注辟谣信息,悄悄的观望着同学们的日常交流和思绪表达都是必修课,准备一些问卷小调查,引导开展一些科普文章的深入探讨也都是十分有效的互动手段。在这一系列的细致操作中,每次10-15分钟的课中交流大家都会有所收获,倘若意犹未尽,这位知心大姐便会实时的开启夸天模式,倾听、疏导两不误。


严师益友与知心大姐集于一身


    笑意盈盈、热情活泼、和蔼可亲是这位从教已有10余年的“80老教师在学院师生中的一贯印象。但是在教学上一丝不苟,甚至有些严厉的特点也让同学们印象深刻。2018级生物工程专业4班朱芮欣同学介绍:姚老师的课程管理很严格,每一项预习项目和作业都会有明确的时间节点要求,即便在线上教学期间也依然会按时督察和批阅,不仅亲自督促,还时常要求班委跟踪帮扶拖延的同学,自己作为班委时常也会倍感压力,当然也会被老师的敬业精神触动,从而克服自己的惰性和畏难情绪。


    宽严相济,循循善诱一直是姚小飞老师践行的教学方式,传授从严,解惑无忌始终贯穿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2018级生物工程6班张小雨同学说:姚老师教学管理很严格,但是为人很随和,很有耐心,从不计较我们的表达方式,也不会因为讲过的内容没听到或没听懂而责怪我们,只要有问题提出,她总会细致入微的耐心解答,这不仅帮助我们掌握了知识,也渐渐的让我们懂得如何做人、做事。


    姚小飞老师的这份耐心不仅是体现在教学答疑中,也贯穿在她整个的生活之中,不仅是对自己授课的班级,也面对着所有找到她的学生。疫情期间,也有不少当前班级和曾经的学生找她畅谈心中的压抑,身处武汉疫区的她则会分享自己的居家调节之法,向同学们传递乐观、阳光的精神状态。而在过往的工作生活中,参加不同班级的探讨交流活动,和同学们畅谈人生,帮助有思想困惑的同学们打开心结,只要大家有需要,这位知心大姐也基本是有求必应。


    “作为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是本职工作,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帮助同学们构建起积极、乐观、阳光的人生状态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姚小飞老师表示。也正是在这样一种育人思路影响下,她的课堂便为同学们留下了一处放飞思绪的心灵空间。



姚小飞老师备课中



版权所有 © 2016-2023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