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校友、南京农业大学副教授吴正国
吴正国,男,江苏兴化人,武汉生物工程学院食品科技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2013届校友。博士,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9年6月于华南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同年7月进入华南理工大学A+学科轻工技术与工程从事博士后研究。2022年7月,被南京农业大学引进为高层次人才,主要从事生物质纳米复合材料、食品贮藏保鲜的研究。他发表科研论文26篇,中科院大类一区16篇、ESI高被引2篇、影响因子大于10论文13篇;已授权中国发明专利9件、国际发明专利1件;编著中国轻工业“十四五”规划教材1本(副主编);近三年,获得1项省级人才项目、主持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广东省青年优秀科研人才国际培养计划项目、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区域联合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并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重点研发项目,科研团队获得广东省三八红旗集体、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2019年被邀请参加国际生物质纳米复合材料会议作科研报告。
风风雨雨,十载已过。在不经意间,他离开母校武生院近十年了,母校那四年是他人生中最为宝贵的时光。校园里的欢笑、泪水、经历,都令他难以忘怀。回忆过往,他感概万千,却不知道从何入笔。思虑再三,他从母校曾给予的新的奋斗“资本”:室友、师长、图书馆来叙述自己与母校武生院的情结。
一生相扶前行的好兄弟
他的室友们,是一群才华横溢、可爱、友善的挚友。他无疑是幸运的,遇到了他们,拥有很好的寝室氛围。本科那几年,室友们都互相体谅、理解、帮助。如他要早起来学英语,需早睡早起的时候,室友也都早早关灯、尽量不出响声;带他一起开展社交和参加各种活动,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场说走就走的武当山之行;在他遇到困难时,室友们都主动维护他、帮助他,带给他正能量。他们是一生相扶前行的好兄弟。
学子行千里,师恩永难忘
最令吴正国难忘的,是亲爱的老师们,是尊敬的老师们点化了他、感动了他、吸引了他。外国语学院的刘蔚老师,他们都喜欢称呼她为wiwi姐,这位和蔼可亲、颇为有才的大姐姐给他们上的是英语课,刘老师会给他们带棒棒糖吃。wi姐的英语课氛围融洽、英语教学方式能够打开人学习英语的思绪。以前他花了很多时间学习英语,就是学不进。后来经过wi姐的点化,吴正国如拨开云雾见天日打开了混乱的思绪,学习英语有了进步,这成为了他往后奋斗道路上的基石之一。
教授《食品工程原理》课程的吴季勤老师,常去课堂听他们的课,令他感动的是,吴老师也还在不停地学习。这让他意识到,不管何时都要学习。大学是新的学习起点,坚定了他考研的决心,推动了他考研的进程。
卢金珍老师在给他们上营养师资格证相关课程的时候,给他们讲解了各种营养方面的知识。令他印象深刻的是婴幼儿、孕妇的相关知识,当时他都很认真记录下来,以备日后自己有了家庭可以用到。当时感觉卢老师知识渊博,讲得洋洋洒洒,特别知性,这吸引了同学们羡慕和渴求知识的目光。这也激起了他学习各种知识的热情,立志也要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同时,这还培养了他坐得下来、安心学习的性格,为他后续的科研创造了前期的自我铺垫,因为做科研需要耐得住性子。
当然,还有许多老师们也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于这份情,吴正国感慨道:“这给我以勇毅前行的力量,是我今生永难忘怀的情谊”。
这一方净土,给他以力量
安静温馨的图书馆,一个陪伴他、丰富他、促使他产生梦想而后成功的地方。从进入大学开始,他就进入图书馆借阅各种书籍。期间有过迷失,他发现借阅很多书籍出来,看完的不多,后来就很少借阅,直接在图书馆阅读,发现直接阅读效率很高,因此那几年在图书馆阅读了大量书籍,如专业知识、人文地理、风土人情、社交礼仪等等方面的知识,充实了他的知识储备。武生院的图书馆干净、安静的环境能够让人坐在里面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再者,学校的图书馆为他考研提供了一个安静、有浓郁学习氛围的环境,大半年的备考时间里,他和“战友们”在图书馆考研自习室里认真地学习着,互相探讨问题。母校考研自习室有很多优点:志同道合的“战友”可以在一块区域学习,有安静学习区,有大声读记区,且所在区域相对独立。他十分感谢母校为他提供了这些良好的学习环境,使他能够获得力量不断向前奔跑。
谈到自己如今的些许成功,吴正国认为这离不开母校的关怀、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而谈起吴正国,曾经带过他的卢金珍老师说:“吴正国在校期间学习认真,非常刻苦,成绩十分优异。他对自己的学业和个人发展规划思路清晰,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也会坚定地向着自己设定的目标努力。还记得,他们这一届学生毕业时是被安排到福建泉州某企业实习,我曾不仅一次地碰到他很早就在教学楼天台上学英语,背单词,实习备考都不落下。我想,这种独立思考、坚定前行的品质一定会让他在人生发展道路上不断取得骄人成绩。”
【寄语母校30周年校庆】:
致我的母校武汉生物工程学院:谢谢您曾给了我历练和腾飞的平台,教育之恩此生难忘。三十载风雨沧桑,您培育出万千栋梁。学子远在他乡,衷心地祝福您蒸蒸日上,永铸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