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食品科技学院

学术论坛
所在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论坛 > 正文
学术咖啡厅“遇见大咖”系列讲座之三十八|零价铁的活性改性策略和构效关系
发布人:发布时间:2025-04-03

主讲人——张旭

本网讯(通讯员  卢金珍 周成芳)4月2日下午,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食品科技学院在一号教学楼南1102报告厅举办专业学术报告会,学院张旭博士为全体无课师生开展了主题为“零价铁的活性改性策略和构效关系”的学术报告。会议由学院副院长卢金珍主持,此次报告是学院“遇见大咖”系列学术咖啡厅讲座第三十八期。

在全球工业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水土污染治理已成为生态安全领域的重大课题。据《2018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我国地表水IV-V类水质断面占比达29.0%,地下水V类水质监测点比例更高达86.2%,土壤污染点位超标率亦达16.1%。在此背景下,开发具有高效性、经济性和环境兼容性的修复技术成为行业迫切需求。

零价铁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环境修复技术,具有还原性强、成本低、环境友好等优点,在水土污染修复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然而,传统零价铁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反应速率慢、易钝化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张博士提出了物理与化学改性双管齐下的创新策略。通过物理改性,如纳米化、多孔化等手段,可以提高零价铁的比表面积和反应活性;而化学改性,如含氧酸根修饰,则能有效防止零价铁的钝化,延长其使用寿命。

在报告中,张博士重点介绍了含氧酸根修饰零价铁技术的最新进展。通过在零价铁表面引入含氧酸根基团,不仅可以提高其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能力,还能有效抑制零价铁的钝化过程。这一突破性技术为零价铁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推广提供了有力支撑。

张博士还展望了零价铁技术的产业化前景。他指出,随着这些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推广,零价铁技术有望成为引领环境修复新潮流的重要力量。目前,相关技术已开始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报告结束后,张博士与参会教师、学生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他鼓励更多的老师和学生参与到相关科研工作中来,共同推动环境修复技术的发展。师生们纷纷表示,张博士的报告图文并茂、内容丰富,让他们对零价铁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张旭简介:

张旭,男,博士,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主讲《仪器分析》《有机化学》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基于铁基材料的水污染控制技术,现主持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博士在读期间参与多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联合项目及国家面上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公开发表一作SCI论文3篇,中科院一区TopESI高被引论文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