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食品科技学院

学术论坛
所在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论坛 > 正文
学术咖啡厅“遇见大咖”系列讲座之二十九|河水-地下水交互带铁氧化菌的分离及其功能特性研究
发布人:发布时间:2024-06-06

本网讯( 通讯员  卢金珍 周成芳)6月5日下午,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食品科技学院在一号教学楼南1102报告厅举办专业学术报告会,学院沈俊豪博士给全体无课师生开展了主题为“河水-地下水交互带铁氧化菌的分离及其功能特性研究”的学术报告。此次报告是学院“遇见大咖”系列学术咖啡厅讲座第二十九期。

河水-地下水交互带是指河水和地下水相互交换和混合的区域。河水与地下水在交互带内进行双向混合,推动其边界不断移动,形成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动态梯度,驱动着复杂的元素与物质循环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证实,铁的氧化还原是生物和化学作用共同驱动的过程。Fe(II)氧化菌可以通过氧化和沉淀促进铁的转化,并对环境中元素循环与污染物的迁移转化产生重要的影响。

沈俊豪博士结合自己的科研工作向师生们分享了河水-地下水交互带铁氧化菌的分离及其功能特性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从研究背景与科学问题的提出、研究内容与结果、主要结论及不足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重点阐述了河水-地下水交互带沉积物中铁氧化细菌的分离、分子学和生理生化鉴定,并通过Fe(II)氧化动力学实验确定菌株的铁氧化功能,通过菌株基因组测序,分析其功能基因组成,探索菌株可能具有的功能等研究内容。

最后,沈博士与参会教师、学生代表进行了多次交流探讨,他希望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能有更多的老师和学生参与进来,教学相长,共同进步。师生们纷纷表示沈博士的报告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收获颇多。

 

 

沈俊豪博士简介:

沈俊豪,博士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现为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专任教师,主讲《环境规划与管理》《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等课程,主要从事地下水位波动对微生物功能群的影响方面的研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各1项。相关成果发表在环境领域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Letters in Applied Microbiology上,共发表科研论文3篇,其中SCI论文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