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咖啡厅之“遇见大咖”系列十二
(本网讯 卢金珍 王刚)9月14日下午,在1号教学楼南1102报告厅,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食品科技学院学科带头人毛清黎教授给全体无课教师和学生代表开展了主题为“发根培养法生物制造植物药的瓶颈及关键技术研究”的学术报告。此次报告是学院“遇见大咖”系列学术咖啡厅讲座第十二期。
发根培养法是指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Ri质粒介导的植物遗传转化,建立发根培养系统来生产原植物中的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技术,可望成为植物药生物制造生物工艺新途径。毛清黎教授开篇介绍了研究背景,针对多数药用植物中有效成分含量低、提制成本高、资源消耗大且野生资源匮乏等问题以及发根培养法的技术特点和优势,并结合多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了发根培养法生物制造植物药面临的技术瓶颈、关键技术及其发展前景。
报告结束后,毛教授与参会教师、学生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会场气氛活跃。毛教授的报告开拓了老师和学生们的科研视野,会后多名学生表示希望加入毛教授的科研团队进一步学习和研究。
图为毛清黎教授作报告
毛清黎教授个人简介:
毛清黎,博士,三级教授,食品科学学科带头人,校企共建功能米酒研发中心主任。国家基金委茶学及食品学科等多学科评审专家;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中心特聘教授,中国经济林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茶百度百人”专家委员会委员,《食品科学》审稿专家。
从事茶及食品科学教学与科研;曾主持创建省级科研平台及科技型企业;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及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1项和省级重点项目5项,获省科技进步及成果推广三等奖各1项;获省学会“首届优秀青年科技者”光荣称号;创制的“康乐福桑果黑茶”等新品曾获中国武汉茶博会及农博会金奖;申请发明专利13项,其中1项授权并荣获市发明专利奖;从事高教工作20余年,主讲食品生物技术及功能食品等近20门课程,多次获校级教学优秀奖及“科研十佳”荣誉称号;在食品科学、茶叶科学和Journal of Food and Nutrition Research等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