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李春艳 通讯员
宋颖颖)日前,2020年“湖北工匠杯”技能大赛——湖北省青年职业技能大赛成绩揭晓,湖北三江航天红阳机电有限公司机床装调维修工袁伟程以该职业(工种)全省第三的优异成绩,被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予“湖北省技术能手”“湖北省青年岗位能手(大赛类)”荣誉称号,职业技能等级由高级技工晋升为技师。
图为我校校友袁伟程在2020年“湖北工匠杯”技能大赛决赛现场实操
22岁成为央企最年轻技师
袁伟程是我校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2020届毕业生,毕业那年,他是班上第一个签定就业协议的毕业生。入职湖北三江航天红阳机电有限公司机动运输部。短短三个月内,他就先后获评该公司“好青年”“先锋青年”“成长之星”等多个荣誉称号。这位有着“老黄牛”精神的“95”后,是厂里的“得力干将”,伙伴们的“优秀搭档”,工友眼中的“技术能手”,这些认可对于袁伟程来说是一份荣誉,但这些“荣光”背后,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付出可以轻易得来的。
12月的一天临近下班时,袁伟程突然接到报障电话,机加车间设备出现软件自检故障导致设备停机,关键任务所需工件还装夹在工作台上,恢复生产刻不容缓。袁伟程立刻叫上抢修突击队成员赶到车间,初步排查发现设备驱动信号线出了故障。寒冬夜里车间光线暗,在伸手摸不到柜顶、抬头看不柜内结构的庞大物体前,维修人员需要踩在半米高的基座上将头凑到电器模块前单手作业,身体的力量全由踮在基座上的半个脚掌和抓在柜体上的一只手臂支撑,那样子看起来像是在攀岩。然而狭小的空间一次只能“攀”一个人。信号线是光导纤维介质,非常脆弱,只能一根一根地将线理顺;接线端子难拆卸,必须用专用螺丝刀一个接一个卸。支撑的胳膊酸了换另一只,一个人体力耗尽了换另一个人。3个人对着机器一直“磨”到晚上8点。就在维修结束准备试机的时候,连接设备的电脑系统出现了新的故障。错过了饭点的“抱怨”还没说出口,袁伟程与同事们连夜抢修,三个多小时后,设备终于恢复运行,同事廖星打趣道“拿出对女朋友的耐心去处理设备故障,什么问题都能解决。”
图为袁伟程(左)加入公司“青年抢修突击队”,担起车间各大重点项目的维修任务。
2020年8月,入职仅1个月的袁伟程报名参加了2020年“湖北工匠杯”技能大赛机床装调维修工赛项。由于缺乏电气识图绘图与线路接线操作经验,他的初赛成绩仅能勉强晋级。同台竞技的都是工作了十多年的老师傅,袁伟程心里忐忑不安。听说公司组织入围决赛的员工集中训练脱产备赛。他早早地向师傅讨教了一套周期训练计划。6点起床背两小时理论知识,随后就一头扎进赛项训练中。实训车间在午饭期间有两小时是关门休息的,为了多点时间训练,他几番好言“买通”了车间师傅,每天跑到食堂匆匆扒两口饭后又回到车间训练。
比赛包含接线、故障诊断排除、机械装调、精度检测找正和旋转刀塔拆卸等项目,且每个项目都有作业时长限制。为了给难度最大的故障诊断排除项目留下充足的时间,袁伟程决定从设备接线速度下手。常人需要一小时完成的接线,他硬是一再缩到35分钟内完成。夜晚是袁伟程题海突击的最佳时间,结束完实训,打包了晚饭就回到住所。备赛的那一周,他房间里的灯总是每晚最后熄灭一盏......数日闭门训练终于收获了佳绩,袁伟程获得2020年“湖北工匠杯”技能大赛机床装调维修工赛项第三名。今年4月,共青团湖北省委联合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通报表彰2020年“湖北工匠杯”技能大赛——湖北省青年职业技能大赛优胜选手,袁伟程获评“湖北省技术能手”“湖北省青年岗位能手(大赛类)”荣誉称号,职业技能等级由高级技工晋升为技师,成为公司里最年轻的技师。
图为袁伟程正在维修数控车床的刀架
曾从中职“逆袭”考上本科
当身边人都在感叹袁伟程是破风而出的“黑马”时,只有他心里清楚,每一次看似顺利的突围并非偶然,而是永不言弃,沉潜数日,蓄力迸发得来的。因为同样的“幸运”在他身上发生了不止一次。
中考失利让袁伟程只能选择家乡一所中职学校继续学习,在“不想读书就学门手艺”观念盛行的时代,人人都以为只要有门手艺就可以养活一家人。可袁伟程不甘过这种“穷得安稳”的日子,他无数次幻想自己像普通高中生一样考入理想的大学,去接受系统的学习,提升学历。他开始拒绝同学们的邀约,把自己关起来“强迫”背诵原本并不擅长的文科知识,语数外真题试卷“刷”了一遍又一遍。
2016年9月,袁伟程通过技能高考成功考入我校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进入大学后,袁伟程逐渐察觉到了自己与同学们的差距:自己动手能力不错,实训课比较拿手,但高数、大学物理、理论力学等文化课程相对欠缺,很多知识学起来比较吃力。初入大学的第一学期,袁伟程不出意外地“挂科”了。但他不服输,无课的时候他就“常驻”在“学霸们”的宿舍里,虚心向成绩优秀的同学请教;遇到“难啃”的课程,便整日与室友待在一块,做设计书、画设计图,互相检查作业是否规范、研讨理论公式如何应用......“身边所有人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真正成为优秀的人。”终于,在大二下学期,袁伟程所有课程都顺利通过考核,专业课平均成绩也爬上了班级前十。
为了找工作时不再“自卑”,大学四年里,袁伟程先后考取了电工高级(三级)、铣工高级(三级)、机修钳工中级(四级)、低压电工作业操作证、CAD三级等多项职业资格证书。“尽可能多掌握一项技能,为就业做足准备。”2019年9月,秋季招聘启动后,袁伟程作为班上第一个签到了工作的毕业生,不少同学投来惊讶而羡慕的眼光。
除了是同学们眼里的“考证达人”,袁伟程还是该院的“大红人”。担任校团委助理、学院学生会副主席、分团委副书记、青马工程实践服务中心负责人,策划各类活动、举办专业知识竞赛......一提到袁伟程,时任该院学生会指导老师的许建新赞不绝口,“他是个具备创新思维,执行力、责任心极强的学生干部,事情交办给袁伟程,我很放心。”
图为袁伟程本科毕业照
“踏石留印,抓铁有痕”机电人
近年来,我校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依托国家级众创空间-现代制造技术平台,以科技文化节和各类竞赛为抓手,结合学校废旧自行车处理、木材加工和空调洗衣机维修实际需要,开设《木质品设计组装》《电器维修实训》《自行车拆装》等劳动教育课程,组建科技工作室、双创俱乐部等学生团队,打造校内专业技能培养实训平台,建立校外校企共建实习基地,组织开展各类学科竞赛与技能创新活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申报、专利申报等活动,建立以企业高级工程师、高级管理人员和学校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为主体的双导师队伍,充分发挥高年级学生的“传帮带”作用,着力培养学生专业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先后培养出百余个像袁伟程这样的企业“用得上、留得住、可发展”的高质量、综合性、应用型人才。
“工匠,就是踏踏实实把手头上的活做好、做细、做精。”是袁伟程写在工作笔记本封页上,用来激励自己的话。近期,他将作为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青年讲师团导师”,受邀回母校开展交流座谈会,将朋辈示范引领、精益求精的践行工匠精神传递给学弟学妹们。
“学习是世界上最轻松的一份工作,新时代更需要有学识、有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袁伟程在给母校的演讲稿里这样写道,“老师教会我的不仅是理论知识,更是一种精神品质,让我再后来的工作中成为一名真正的工匠而不懈努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