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食品科技学院

学校要闻
所在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学校要闻 > 正文
【二十四节气·夏至】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发布人:管理员发布时间:2021-12-02

文案:倪思雨 余涛  摄影:倪思雨 余涛 张玉唯  


  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古时民间「四时八节」中的一个节日,自古就有在夏至拜神祭祖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太阳运行至黄经 90° 时为夏至交节点,一般在公历 6 月 21~22 日交节。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这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将近一倍。


荷花(图片拍摄于问天湖)

  荷 花,又名莲花、水芙蓉等,为多年生水生植物。根茎(藕)肥大多节,横生于水底泥中。叶盾状圆形,表面深绿色,被蜡质白粉背面灰绿色,全缘并呈波状。叶柄圆柱形,密生倒刺。花单生于花梗顶端、高托水面之上,有单瓣、复瓣、重瓣及重台等花型;花色有白、粉、深红、淡紫色或间色等变化;雄蕊多数;雌蕊离生,埋藏于倒圆锥状海绵质花托内,花托表面具多数散生蜂窝状孔洞,受精后逐渐膨大称为莲蓬,每一孔洞内生一小坚果(莲子)。花期6月-9月,每日晨开暮闭。果熟期9月-10月。荷花栽培品种很多,依用途不同可分为藕莲、子莲和花莲三大系统。

  荷花原产于中国,从越南到阿富汗都有,一般分布在中亚、西亚、北美,印度、日本、中国等亚热带和温带地区。中国早在三千多年前即有栽培,现今在辽宁及浙江均发现过碳化的古莲子,可见其历史之悠久。

  荷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长期被赋予“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文化人格。同时,由于“荷”与“和”“合”谐音,“莲”与“联”“连”谐音,也寓意着对“和平”“和谐”“合作”“联合”等的追求。荷花花语为纯洁、信仰、忠贞和爱情,是代表着圣洁、高尚和吉祥的一种植物。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摘自朱自清《荷塘月色》


 
向日葵(图片拍摄于智慧农场)

  向日葵,又名朝阳花、转日莲、向阳花、太阳花等,是菊科向日葵属草本植物,原产于南美洲,约在明朝中期传入中国,现欧洲、北美洲、中国都有分布,因花序随太阳转动而得名。

  向日葵耐受高温和低温,对土壤要求较低,具有较强的耐盐碱能力,而且还兼有吸盐性能。它高1~3.5米,茎直立,圆形多棱角,质硬被白色粗硬毛;广卵形的叶片通常互生,两面粗糙,被毛,有长柄,头状花序,单生于茎顶或枝端;总苞片多层,叶质,覆瓦状排列,被长硬毛,夏季开花,果皮木质化,灰色或黑色。

  向日葵的花朵明亮大方,适合观赏摆饰,它的种子更具经济价值,不但可加工成深受欢迎的葵瓜子,更可榨出低胆固醇的葵花油。

  向日葵的花语是信念、光辉、高傲、忠诚、爱慕,寓意是沉默的爱,代表着勇敢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
曾见黄花插满头,孤高傲岸逞风流。
田横五百人何在,曼倩三千牍似留。
赤日中天朝恳挚,秋风落叶立清遒。
齐桓不喜葵瓜子,肯会诸侯到尔丘。
——聂绀弩《过刈后向日葵地(1955~1961年)》


黄秋英(图片拍摄于明镜关)

  黄秋英,又名硫华菊、黄波斯菊、黄芙蓉等,秋英属菊科植物。因其舌状花呈橘黄色或金黄色,色如硫磺,故又名硫磺菊。原产于墨西哥,在云南西南、南部有分布。性强健、易栽培,喜光,不耐寒,在中国各地庭园中常见栽培。一年生草本,株高60~100cm,多分枝。叶对生,二回羽状深裂,裂片呈披针形,有短尖,叶缘粗糙。头状花序生于枝顶。舌状花橘黄色或金黄色,先端具3齿;管状花黄色。花期6-8月。

  黄秋英的花语是野性美。花株形较凌乱,但热情开放,随性自然。
  

睡莲(图片拍摄于江汉居楼下)

  睡 莲,又名子午莲,睡莲科睡莲属植物。大部分原产北非和东南亚热带地区,少数产于南非、欧洲和亚洲的温带和寒带地区。在中国广泛分布。睡莲属多年生水生草本,根状茎肥厚。叶柄圆柱形,细长;叶椭圆形,浮生于水面,全缘。叶基心形,叶表面浓绿,背面暗紫,叶二型,浮水叶圆形或卵形。基部具弯缺,心形或箭形,常无出水叶。沉水叶薄膜质,脆弱,喜阳光,通风良好环境。花朵大而美,浮于水面。花期6-10月,昼开夜合。睡莲的品种较为繁多,常见的有红睡莲、粉睡莲、黄睡莲、印度蓝睡莲、白睡莲等。

  睡莲花语是洁净、纯真、妖艳。在东方文化和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中,睡莲被视为圣洁、美丽的化身。除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外,睡莲的根还能吸收水中一些有毒物质,对水体直到净化、绿化、美化作用。
  
  池上一片水灵灵的花,鲜嫩嫩的花,经过一夜更透出勃勃的生机。

  傍晚,小花将要躲进水里过夜。故事里不是说,它的柄收缩,一直把它拉回到阴暗的泥底吗?这样,每一个黎明,睡莲的花,这水上的大含羞草,在夏天的夜里好好地睡过一觉之后,就伴随着光明再诞生一次,所以它的花永远新鲜,成为水和阳光的纯洁的女儿。

  如此反复出现的青春,如此忠实地服从白昼与黑夜的节律,如此准时地宣告黎明的瞬间,使白睡莲成了印象派之花。白睡莲是世界的一瞬。它是眼睛的清晨。它是夏日黎明的使人惊奇的花。
  ——摘自[法]加·巴什拉《白睡莲或夏日黎明的惊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