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食品科技学院

学院之声
所在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学院之声 > 正文
2024届毕业生考研经验分享(5):他山之石(二)外国语学院 王贵红 2024年考取湖北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
发布人:发布时间:2024-04-28

“折翼学子”的追梦之旅

宣讲人:张李亚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我是外国语学院辅导员张李亚。很荣幸能有机会与大家分享我的学生王贵红的成长与考研故事。

“折翼的种子”破土而出

每一朵花的绽放都必然从种子开始,种植,发芽,生根,开花……一路上顽强生长历经风雨,也像极了王贵红同学的追梦之旅,成功实现从专科到本科再到研究生的“三连跳”。

三岁那年,王贵红遭遇了车祸,右盆骨粉碎,右腿被截肢致三级残疾。从那一刻开始,她的人生仿佛跌入了一个深不见底的谷底。但是,她从未放弃过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在家人的鼓励和支持下,她逐渐走出阴影,重新振作起来,坚定地迈向了知识的殿堂。面对生活的刁难和家庭的贫困,她始终坚持,从未放弃过自己。初三那年,她成为了第一批共青团员,团徽在胸前闪耀,仿佛小小的她有着大大的能量。

小荷才露尖尖角

2019年高考,王贵红被武汉生物工程学院英语专业录取。进入大学后,她努力上进,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也会拥有不一样的人生。在校园里,我们经常可以看见王贵红拄着拐杖走在图书馆的路上。2022年夏天,她通过了专升本考试成功被母校录取。本科就读期间,她对知识的渴望依然没有停止,虽然要忍受病痛带来的折磨,但她依旧眼中有光,向光而行,勤读力耕。在疫情期间,她主动参与抗疫志愿服务,拄着拐杖的她成为了抗疫屏障中坚固的一份子;她热心公益,免费为寒门学子补课,志愿服务时长超过400小时;每年寒暑假还坚持在家乡参与社区公共服务。她励志求学的事迹也被中国青年报、恩施日报、楚天都市报等媒体报道,先后荣获湖北省第八届“长江学子”,来凤县“优秀志愿者”“优秀雷锋事迹”“大学生自强之星” “国家励志奖学金”等多项荣誉称号,被同学们誉为“折翼的天使”。

时光不负追梦人

人生的种种就在一次次选择中产生。2023年,她又一次站在渡口,毅然的选择了考研。在备考的过程中,她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有时候,会因为一道难题而苦思冥想;有时候,会因为一次模拟失利而倍感失落;有时候,会因为身体的疼痛,质疑自己的坚持是否有意义。但是,她从未放弃!她坚信,只要付出足够的努力,就一定能够取得好成绩。作为一名中共党员,马克思主义思想一直指引着她。王贵红为村镇服务期间,从实践中深刻体会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智慧,也认识到了她的家乡发展空间还很大,她想为家乡奉献自己,让家乡更好。可是对乡村振兴理念一知半解的她明白,如果只有一股莽劲是不行的,还是得有系统的知识体系。因此她坚定选择跨专业报考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她认为,有了更丰富的知识,才能为家乡做出更多的奉献。

从下定决心考研那刻起,王贵红深知要面临的困难注定比别人多得多。有记不住的英文单词,背不完的文字材料,所有知识铺天盖地的席卷而来。曾几何时,她挣扎徘徊,亦或否定自己,崩溃大哭。但是她冷静下来了,这不就是追梦路上的困苦挫折吗?只有坚持到了最后,这段艰苦的日子才会出现光亮。每天迎着朝阳往前走,伴着黑夜回到宿舍是她考研的日常。每天坐在老地方背8-9个小时的书,对于她来说已习以为常。这一年的时间,穿着假肢,身体多病简直是一种折磨,考研的每一天都那么难熬,她好像已经忘了累是什么样子了。她说,那段时间每天最开心的是回宿舍的路上,听着音乐,复盘一下每天所学。

道路虽长,行则将至,功夫不负有心人,经历了寒冬,她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春天,成功考取了湖北民族大学马克思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上岸前的日子是苦涩的,但被录取的那一刻,王贵红流下幸福的泪水。她欣慰的告诉自己:我坚持下来了!王贵红说,我考的不是试,是前途和暮年的欢喜。在武生院的5年,她一路走来,突破重重困难,开出了最绚烂的向阳花。

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前行

王贵红用自己的努力祛除了生命中的阴霾,走出了自己的多彩人生,证明了奋斗的意义。在她成长的过程中,家庭贫困、身患残疾、常年治病、形象不佳等都是她的拦路虎。可倔强的她还是活出了自己的风格、自己的态度,她从没想过放弃,而是努力去实现自我价值。

同学们,生命本身没有重量,是经历让人生变得高昂。王贵红同学的追梦之旅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考研之路,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希望每一位考研学子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笔耕不辍,乘风破浪,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