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袁胜男
本网讯( 通讯员 卢金珍 周成芳)3月19日下午,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食品科技学院在一号教学楼南1102报告厅举办专业学术报告会,学院袁胜男博士为全体无课师生开展了主题为“生物炭和乙基纤维素包膜控释肥对土壤培肥的机理研究”的学术报告。会议由学院副院长卢金珍主持,此次报告是学院“遇见大咖”系列学术咖啡厅讲座第三十七期。
在中国这片古老而广袤的土地上,人口与资源的矛盾日益凸显,尤其是人多地少的现实困境,如同一道沉重的枷锁,束缚着农业发展的步伐。加之近年来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的过量使用,土壤质量正遭受前所未有的侵蚀,肥沃的土地逐渐变得贫瘠,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面临严峻挑战。
在此背景下,提高土壤养分的利用效率,成为了破解农业发展瓶颈、增强土壤生产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所在。这一举措不仅关乎粮食的稳定供应,更关乎亿万人民的饭碗安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袁胜男博士长期从事秸秆生物炭培肥与修复土壤的系统机制研究,她结合自己最新科研成果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知识的盛宴。她以水稻秸秆这一农业废弃物为原料,通过一系列创新工艺,成功制备出了生物炭和乙基纤维素(EC)这两种新型材料,为解决土壤质量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袁胜男博士的科研成果,不仅展示了生物炭还田后氮元素在土壤、植物、微生物与大气之间的精妙分配与迁移转化过程,揭示了生物炭在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养分循环方面的巨大潜力。她还详细介绍了乙基纤维素包膜尿素的制备工艺及其缓释效果,这种新型肥料能够有效减少养分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为农作物的健康生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养分支持。

在报告中,袁胜男博士用生动的案例和详实的数据,将复杂的科学原理讲解得通俗易懂,让在场的师生们受益匪浅。她的研究成果不仅为土壤修复与养分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更为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了智慧与力量。这场学术报告,不仅是一次知识的碰撞与交融,更是一次对未来农业发展的深刻思考与展望。
袁胜男简介:
袁胜男,女,博士,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主讲《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处置》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秸秆生物炭培肥与修复土壤的系统机制研究。博士在读期间参与多项国家重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及国家面上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曾获湖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湖北省首批高校研究生党员标兵、“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省赛铜奖等荣誉。公开发表SCI论文12篇,其中一作SCI论文8篇(中科院一区Top论文4篇,最高IF为16.011/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