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食品科技学院

学院要闻
所在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学院要闻 > 正文
我院刘腾霄课题组在《Organic Electronics》杂志发布成果:设计并合成TADF电致发光新材料
发布人:管理员发布时间:2022-07-05

近年来,荧光有机电致发光客体在机理上取得了重大突破。2012年,Adachi等在Nature杂志上报道了一类以苯基为核,在苯环上进行电子给体(咔唑)和电子受体(氰基)的修饰的绿光材料。相较于传统荧光材料只能利用25%的单线态激子,该类材料在发光过程中可以同时利用单线态激子和三线态激子,实现了最大~100%的内量子效率,并且其比例会随着温度的上升而上升,因此该类材料被称作热激发延迟荧光(TADF)材料。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武汉大学和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的支持下,刘腾霄课题组以吩噁嗪为给体喹啉衍生物为受体结合的具有D-A结构的热激发延迟荧光(TADF)分子(QLPXZ)的结构及性质,以及其作为发光层在光电材料(OLED)领域的应用和性质表征。

该材料具有较强的刚性给受体之间夹角达到了90度,因而材料的单三线态能级差较小(0.09 eV),有助于激子由三线态反向跃迁至单线态。因此,材料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热激发延迟荧光效应。受其影响,材料作为发光层分子时,能够突破传统荧光材料5%的最大外量子效率限制,达到15%的最大外量子效率。该类材料具有成本低,成膜性好等一系列优良性质,在有机光电领域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Organic Electronics》(https://doi.org/10.1016/j.orgel.2022.106518)上刘腾霄副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

1 QLPXZ材料的分子结构级前线轨道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