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技学院《营养配餐》课程纪实
(本网讯 通讯员 卢金珍)《营养配餐》是以科学的营养理论为指导,结合人体生理学、烹饪学、病理学等相关知识内容,研究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身体状况的人群或个人进行膳食营养设计方法,以及对营养菜品的设计,营养餐成本核算与营养学调查分析的一门综合课程。该课程设计以培养就业能力为导向,以营养配餐员、公共营养师实务操作和餐饮服务工作岗位需求为核心,以任务引领式课程教学为主体,按照学以致用的原则设计课堂,确定课程内容。力求体现“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指导思想,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据悉,为讲好《营养配餐》这门课程,王利利与食品科学与工程教研室的老师们经常一起讨论学习,从教材选用、课程设计、教学导入、思政案例引入、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根据BOPPPS课程设计,将17个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融入教案和PPT设计中。课程在实施过程中,结合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以互动教学法为主导,灵活运用任务驱动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通过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进一步加强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和互动性。
王老师说:“教学归根结底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有着独立人格与自由意志的学生个体。”因此,她讲课时十分留心学生们的上课状态,当看到有学生低着头,她的第一反应是会反思自己是否没有讲好,所讲的内容是否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在必要时进行调整。王老师在课下也会通过微博或微信平台的互动,关注当前学生群体的热点话题,从而更好地安排上课内容,增强课堂效果。20级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郑丽同学说“在我们的眼中,王老师幽默而富有亲和力,课后常找她讨论交流,向她请教营养配餐问题。”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王利利老师对教书育人工作有着自己的看法。“大学不单单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地方,更是老师要去发掘、培养他们才能的地方,学生除了在这里学习知识以外,更应该有能够幸福生活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学生可以从一名老师或一门课程上获得。而我也会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希望他们从我这里可以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图为王利利老师在讲授《营养配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