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音乐学院教师张峻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江南孙氏二胡艺术”全国传承班

发布日期:2025-09-16    浏览次数:

本网讯通讯员 白双喜7 月 30 日至 8 月 5 日,由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上海市奉贤区文化和旅游局联合主办的 “江南孙氏二胡艺术全国传承班” 在奉贤区言子书院举办。我校音乐学院专任教师、器乐与舞蹈教研室主任张峻经选拔脱颖而出,与来自全国多所音乐院校、专业院团的 30 名青年骨干、演奏家齐聚于此,共同拉开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系统性、专业化、全社会共同参与传承的新篇章。同时,张峻通过此次培训成为该项目第六代传承人之一。这一成果不仅为我校音乐学院育人体系建设注入新活力,更将为学院高素质应用型音乐人才培养提供更优质的非遗传承实践资源与专业指导支撑。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江南孙氏二胡艺术”传承人

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汝艺授课现场


胡琴表演艺术家、教育家、博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现任哈尔滨音乐学院院长宋飞授课现场


张峻在“江南孙氏二胡艺术”全国传承班中研习国家级非遗技艺


江南孙氏二胡艺术”全国传承班学员合影


“江南孙氏二胡艺术”于2021年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其历史可追溯到19世纪中期浙北的流浪艺人和道士,经孙氏家族世代相传,在乐器形制、乐曲创作和演奏技艺上独具特色。代表性人物孙文明与刘天华、华彦钧并称“中国近代二胡艺术三大宗师”,双目失明却凭借无千斤、双弦双音等绝技,创作了《流波曲》《弹乐》等11首传世之作,推动二胡从“伴奏”走向“独奏” 。2024年,上海音乐学院首创“孙文明二胡艺术传承”本科方向,2025年推出的首期全国传承班,标志着该艺术进入“学院-社会”双轮驱动、活态传承的新阶段。


张峻上海市奉贤区言子书院演奏二胡


张峻在“江南孙氏二胡艺术”全国传承班中参与采风活动


在传承班中,张峻把握珍贵学习机会,跟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江南孙氏二胡艺术”传承人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汝艺,以及胡琴表演艺术家、教育家、博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现任哈尔滨音乐学院院长宋飞等名家深入学习。课程涵盖孙文明“无千斤演奏法”“双弦双音”等独门绝技的精研,对《流波曲》《弹乐》等11首经典作品结构与创作逻辑进行剖析。此外,张峻还参与青溪老街采风活动探索“传统技艺 + 当代创作”的融合路径,这与我校音乐学院“产教融合、赛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高度契合。


张峻(右二)参与“江南孙氏二胡艺术”全国传承班成果展演音乐会


张峻在“江南孙氏二胡艺术”全国传承班中顺利结业


8月5日,传承班结业典礼暨成果展演音乐会在九棵树(上海)未来艺术中心星光剧场举行。导师们携手30名青年学员,依次奏响《四方曲》《人静安心》《杜十娘》《弹乐》《夜静箫声》《流波曲》《送听》等孙文明经典二胡曲。此次演出不仅是对研习成果的舞台呈现,更展示了“江南孙氏二胡艺术”在新时代的传承活力。张峻表示,此次传承班经历让他深化了对非遗技艺的认知,明确了民乐教育创新方向。未来,他计划将孙文明“从生活中提炼艺术”的精神融入教学,在教研室课程中尝试增设非遗民乐模块,推动“江南孙氏二胡艺术”走进课堂,助力学院培养兼具“艺术本领、科技精神、人文素养、实践能力”的音乐人才,进一步践行学院推动传统文化活态传承的理念。


我校音乐学院始终秉持学校“育人为本、科学发展、因材施教、乐教乐学、共同进步”的办学理念,构建“思政引领、技艺筑基、文化浸润”的育人体系。此次张峻主任参与传承班,是学院民乐学科对接高端艺术资源、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举措,体现了学院搭建“专业”与“职业”桥梁、强化实践教学的益尝试


未来,学院将以此次传承班成果为基础,进一步丰富非遗传承教学内容,联合地方文化和旅游部门开展非遗民乐进校园活动,结合校内“生态园林式学校”的采风资源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让更多学生感受传统民乐魅力,为非遗活态传承注入高校力量,持续为新时代美育事业输送兼具红色底蕴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