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湖北教育简报》专文介绍骆群曙同学事迹

发布日期:2014-11-29    浏览次数:

据晨光新闻网讯(记者 辰熙)近日,湖北省教育厅《湖北教育简报》(2014年第63期)以《武汉生物工程学院骆群曙创办公益组织资助贫困学生》为题,专文介绍了我校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骆群曙同学事迹。全文如下: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骆群曙

创办公益组织资助贫困学生

骆群曙,男,1992年11月出生,湖北蕲春人,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012级本科10班学生。骆群曙同学虽家境贫困,但自强自立、无私奉献、品学兼优,他用自己勤工俭学报酬和奖助学金共计一万多元资助了41名贫困中学生,并创办公益组织,延续大爱,被网友亲切地称为“爱心小胖”。在刚刚结束的武汉市社会组织公益项目选拔大赛中,骆群曙的爱心公益项目从1000多个项目中脱颖而出,成为武汉市“十佳公益项目”,也是获奖的唯一在校大学生公益项目,并获得10万元资助。骆群曙打算通过五年时间筹集50万元善款,建立一个爱心接力基金,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骆群曙的家乡湖北蕲春,是国家级贫困县。为了供骆群曙和他的姐姐读书,他的父母包种了12亩地。至今,骆家还居住在十几年前修建的土坯房里。2012年,骆群曙考取了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家里东拼西凑圆了骆群曙的大学梦。上大学后,骆群曙发誓要通过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减轻父母的负担。大一军训时,他便开始留意各种兼职信息,并最终在学校柳园餐厅得到了第一份兼职,骆群曙每天天一亮就起床,几年如一日从未间断。除了在餐厅兼职,骆群曙还发传单、当家教、做环卫、收废品……。大学期间,骆群曙的生活费、学费都是自己通过兼职和奖学金解决的,再没有要父母负担一分钱。而为了省钱,骆群曙在生活上对自己十分苛刻,每月生活费也尽量压到最低。

2013年大一寒假,骆群曙应初中班主任邀请回到母校,与初三学生分享自己的大学生活。在老师办公室,骆群曙无意间看到了一沓贫困生助学金申请表。当老师透露学校有1/3甚至更多的学生“吃了上顿愁下顿”时,骆群曙暗自定下了一个目标:在大学结束前攒足一万元资助他们。回到学校,骆群曙重新制定了兼职计划,而且在日常花费上也愈加节省。2013年年底和2014年4月,骆群曙先后两次将自己勤工俭学和各类奖助学金积攒的11200元钱,捐给了中学母校41名贫困生。不久前,该校师生了解到骆群曙的感人事迹后,纷纷为他捐款,帮助他延续爱心。而拿到捐款的骆群曙第一时间购置了200件冬衣、400本少儿读物和200套文具,捐给了他曾支教的蕲春山区小学。

2013年年初,骆群曙高票当选武生院阳光爱心社社长。一年多来,他多次带领社员们组织阳光义卖筹得资金13000多元,先后开展了为山区留守儿童义务支教、爱心捐赠,服务敬老院老人等多项公益活动。骆群曙一直在思考,仅凭着自己及学生社团的力量做公益,力量还是有限。2014年3月,在学校帮助下,怀揣着“帮助更多人”梦想的骆群曙在武汉市新洲区民政局以学生名义正式注册了社会团体,取名“一缕阳光爱心接力社”,骆群曙任法人代表。目前,已有注册社员189名,发展社员已超过1000人。

骆群曙深知自己能够来到大学读书是多么的不易。他说,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学业,回报父母和社会。为此,骆群曙给自己定下了一个规矩:选择兼职的前提是不能影响自己的学业。他在学校餐厅的兼职,早上6:30一定要下班,因为他要赶去参加每天的早读,从不间断。骆群曙学习特别认真刻苦,而且会合理安排时间,学习效率很高。每次上课都会抢着坐第一排,对每一个细节都爱问一个“为什么”,总分前五名总有他的身影。在大一学年他还以班级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获得了学校“风华学子一等奖学金”。骆群曙不仅刻苦学好本专业知识,还跨专业辅修了双学位——中药学,并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全部课程考试和答辩。骆群曙的勤奋好学也影响着他身边的同学们。同学们都说:“正是有了这样的标杆,我们都不好意思落后了。”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