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闻天)不久前,武汉生物工程学院体育系2015级学生武春成为贵州省乌蒙山区大方县猫场镇兴合村狗吊岩组为民小学的三名单亲留守儿童,汇去了300元钱。这源于武春成的一次爱心之旅和他对那里孩子们的承诺。
武春成来自甘肃永登县河桥镇马莲滩村,当地非常贫困。他有两个姐姐,父亲50岁后左眼失明,在家做点简单的农活,母亲每天去菜市场贩卖点小菜维持生计。2011年,武春成的二姐考上大学。“当时大姐已在读大学,二姐每年也要交5000多元的学费,全家人一筹莫展。”即将升高二的武春成,毅然休学到县城打工。他在餐馆洗盘子、端菜,在建筑工地搬砖、当小工。“两年挣了一万多,基本都给了姐姐做学费和补贴家用了。”2013年,武春成继续回校读高二。
武春成第一次接触公益是在高一时。“那年冬天的一个周末,我路过一所小学。透过窗户,看到里面20多个孩子睡在一个房间,那时零下二三十度,室内没有暖气,他们的手都冻紫冻裂了。”第二天,武春成就用自己的生活费在旁边的小商店,为孩子们买了手套,当看到孩子们带着手套,脸上充满了笑容时,“感觉自己的心也暖暖的,有一种从未有过的充实感和满足感。”从此,武春成走上了公益道路。武春成的家附近有四所小学,学生总数加起来也才47人,家庭都十分贫困,只要手上有一点“闲钱”,他都用来为这些孩子们买点生活和学习用品送去,即便在休学打工期间也没有停止。
武春成意识到,单凭自己的力量还是太有限了。2014年元月,已经返回校园继续学业的武春成,正式创办了民间公益组织“曦晨公益”,并建立了关爱山区留守儿童QQ群,吸引了当地不少学生、工人加入。“我们也一度被别人认为是骗子,但是我从没有想过放弃。”为了避免猜忌和质疑,武春成坚持只接收物品,不接收钱,“我希望我们是一个传递者,是一个热衷于公益的人和需要帮助的孩子们之间的中转站。”经过几年的积累,武春成的爱心团队逐渐壮大。从第一次做公益的3人团队,到现在在甘肃、山东、广东等地建立了爱心接力站志愿者交流QQ群,帮助了兰州地区的几十所贫困山区学校的孩子们。
有人说武春成真傻,自己家里这么困难,还去帮别人。面对一些风言风语,武春成有自己的想法。武春成说,我们家很穷,从小到大,身边的不少好心人都会用不同形式给予我们帮助。母亲是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没什么文化,但她懂得知恩图报的道理,并一直告诉我,“等你以后有能力了,也要去帮助别人。”武春成始终认为,如果每个人都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帮助别人,这个社会就会更加美好起来。
2015年,武春成被武汉生物工程学院体育系录取。武春成进入大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四处找兼职和勤工助学岗位,然后用打工赚来的钱,来帮助家乡的那些孩子们。最多的时候,他一天打四份工。去年“双十一”,很多同学在网上“血拼”,他也在购物车里放进了10双儿童加厚棉鞋。他希望“双十一”时价格能再降一点,顺利买到棉鞋,让家乡10名孤儿能度过寒冷的冬天。
来武汉上学后,让武春成最为挂心的是家乡永登县坪城乡的黑土墩小学,这个只有6个学生的小学里均是孤儿,有一位从不开口的孩子,在武春成的精心呵护下,开口说了生平第一句话:“我要棒棒糖。”那一刻,武春成流下了眼泪。还有一对智障母女,不会做饭,平时吃的是生面粉和生米。“女孩从出生就从没有洗过头,那一天,我光是帮她洗头就用了八盆水。”武春成说这些事时有些梗咽。这几年,他用自己打工赚来的微薄工资为母女俩买米、买菜、修房顶。“一想起他们,我就告诉自己,再辛苦也要坚持下去”武春成说。
为了让家乡的孩子们得到更好的照顾,从去年11月份开始,武春成从兼职收入里,每月定期拿出200元钱给他们汇过去,一直坚持至今。但武春成对自己却十分的苛刻,身上穿的一件旧运动服是宿管阿姨给的;去年来武汉上学时买的一双新球鞋,一直穿在脚上,体育专业训练量比较大,现在都已经破了,也没舍得为自己换双新的。平时在食堂兼职,每次下班时,食堂的阿姨会招呼他来一起吃没有售完的饭菜。“其实,我挺知足的,想着那些可怜的孩子们,我的这点困难太微不足道了。”武春成说。
现在武春成每月兼职收入有700多元钱,除了给家乡的孩子们寄去200元,从这个月开始,他每月又为贵州省为民小学的三名单亲留守儿童寄去300元钱。武春成说:“剩下的200多元,除了日常的电话费和买一些生活学习用品,我基本上不怎么花钱,都攒着了。”
为民小学是当年“感动中国人物”徐本禹曾经支教的地方。一次偶然机会,武春成在书店买了一本《有一种青春叫奉献——本禹和“本禹们”的爱心接力》,深深被里面的爱心故事打动,也在他心里激起了阵阵涟漪。“我要去那里,看看孩子们,哪怕只是为他们带去一支铅笔、一本字典,和孩子们做一场游戏。”武春成的脑海里立即闪出这个念头。
经过辗转联系,今年“五一”小长假,当许多同学还沉浸在旅行的欢乐中时,武春成却背着六七十斤重的物资,历经1100多公里的行程,独自一人来到了为民小学。这些物资都是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的师生们捐的,当他们得知武春成要去为民小学时,纷纷捐款捐物,委托他带去一份爱心:武春成的《演讲与口才》课老师李燕买了22本字典,园林系藏族学生次仁德吉让他带去了20多个练习本和笔,体育系副系主任柳华清捐了500元钱,还有武春成自己也买了字帖、台灯和一些生活用品……
18个小时的火车,10个多小时的盘山公路,3个多小时在泥泞的山路中徒步前行。虽然从网上和书上了解到了那里的一些情况,但当武春成真正来到孩子们身边时,他还是被眼前的一切震惊了。武春成告诉记者,放牛、喂猪、割猪草、做饭、种玉米,照顾弟弟妹妹,想念爸爸妈妈,是那里孩子们作文里出现的最多的词汇。
武春成从校长口中得知,为民小学的135名学生中,有76名是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务工,还有10余名学生是单亲家庭。眼前的一幕一幕,一次又一次刺痛了武春成的心,他当即决定,选择最困难的三个孩子,进行“一对一”的帮扶,每月分别为他们汇去100元钱,直到他们考上大学。
上月,由共青团湖北省委学校部、湖北省学联秘书处、中国青年网湖北频道、新浪湖北主办的“我为核心价值观代言——寻访身边的最美新生”活动评选结果揭晓,武春成获评“最美新生标兵”。当拿到3000元奖金的那一刻,武春成的第一个想法是,为家乡歇地沟小学买一个投影仪,这样,他就可以发动身边的同学开展远程支教了。
5月10日,“我为核心价值观代言——寻访身边的‘最美新生’活动省级分享会”在武汉音乐学院举行。活动现场,武春成(右一)等三位获奖代表接受访谈。
“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至少还有一个家,相比于那些孩子们,我已经幸运很多,所以我必须坚持下去。”武春成现在最担心的就是自己的眼睛,由于受家族遗传,他的眼睛已经是2000多度的高度近视,“我很担心自己的眼睛会像父亲那样失明,但只要能坚持一天,我就会帮助孩子们一天。”
武春成告诉记者,家乡的很多孩子都住着破土窑,不知道武汉在哪,他们最大的心愿是“去首都北京住一晚平房”。武春成说,大学毕业后,我想回到我的家乡小学当一名教师,让更多的孩子能够走出大山,走向外面精彩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