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传承红色基因 汲取奋进力量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艺术学院·音乐学院“红途绘履·青行利川”实践小队赴湖北利川开展红色文化调研活动

发布日期:2025-07-08    浏览次数:

本网讯(陈曦 陈美蓉)2025年7月1日至6日,武汉生物工程学院艺术学院·音乐学院“红途绘履·青行利川”实践小队赴湖北利川各红色基地,开展了数场融红色教育与考察调研于一体的主题实践活动。这支青年学生队伍,通过实地探访革命遗址等形式,以脚步丈量信仰,用专业解码精神,在鄂西群山间勾勒出一幅“历史与现实交融、传承与发展共生”的红色图景。

老屋基村:触摸历史的温度,感悟信仰力量

实践小队首站抵达利川市忠路镇老屋基村。

这座坐落着中共湘鄂西前敌委员会会议旧址的古镇,曾是“川盐古道”上的咽喉要冲,历经300余年沧桑,古韵犹存。队员们触摸着斑驳的木门,聆听讲解员讲述1930年那场改变利川革命格局的会议——“贺龙在此召开军事会议,部署“机动防御+群众动员”战略,向东策应鹤峰苏区,向西牵制川军,向南掩护特委机关转移”。

讲解员的讲述让队员们陷入沉思。在这里,队员们排成两排,重温入党誓词。当年先辈们围着火塘讨论革命战略,今天我们站在这里宣誓,不变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入党积极分子周长富表示:古韵犹存的老屋基,见证了革命者如何将地理劣势转化为战略优势,更让青年学子深刻理解“实事求是”的智慧。

烈士陵园:缅怀先烈忠魂,赓续精神血脉

随后,实践小队前往利川市档案馆与利川市革命烈士陵园。

馆内,一幅幅泛黄的历史照片、一件件珍贵的革命文物、一幕幕生动的场景复原,将那段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革命历史画卷徐徐展开,清晰地呈现在队员们眼前,感受到革命先辈们坚定的理想信念与无私奉献精神。步入陵园,庄严肃穆之气扑面而来,在庄严肃穆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前,队员们整齐列队,鞠躬默哀,表达对烈士们的深切缅怀与崇高敬意。随后同学们缓步绕行纪念碑,瞻仰镌刻的碑文。“从档案的静态记录到陵园的动态场域,我们读懂了一个真理:红色基因的传承,始于对每个生命的敬畏,成于对每份牺牲的铭记”,讲解员总结到。这让现场所有同学们陷入了沉思。

元帅足迹:鲜花敬献英烈,青年勇担使命

实践小队的第三站,队员们来到了贺龙元帅在利川的革命足迹——汪营镇贺龙智取汪家营纪念碑与毛坝镇贺龙雕像。

在纪念碑前,当地老人讲述着1928年的传奇:贺龙仅带91人、72支枪,假扮国民党军官赴“神兵”头目“铁拐李”的宴席,以“拈菜吃”为信号智擒匪首,终结了武陵山区的土匪祸乱。“看,山下集镇的烟火气,就是先辈们用生命换来的”,讲解员说到。队员们转头俯瞰汪营镇,若有沉思。

随后前往毛坝镇夹壁村——这里曾是红三军军部驻地,四次留下贺龙元帅的足迹。站在镌刻着不朽功勋的贺龙元帅塑像前,队员们献上鲜花,潺潺流水声中,时光仿佛回到1933年那个寒冬:3000名红军战士在此休整,召开群众大会,播撒革命火种。这不仅让实践小队成员们收获颇丰,更让他们深感传承红色文化的责任重大。

创新传承:深挖红色基因,奏响青春强音

在红色文化传承的实践中,老屋基的火塘跳动着革命的火种,烈士陵园的碑文镌刻着不朽的英魂,夹壁村的塑像诉说着永恒的信仰——这些红色“活化石”正焕发着时代的光彩。实践小队队长陈美蓉表示: “新时代青年既要铭记历史丰碑,更要从中汲取奋进力量。我们将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创新红色基因传承方式,让青春在服务社会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奏响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青春强音!”

此次活动不仅是涤荡心灵的思想淬炼与精神洗礼,更是一堂鲜活生动的国情社情实践课堂。在历史与现实交织的红色沃土上,青年学子以脚步丈量信仰,用行动赓续血脉。未来,“红途绘履·青行利川”实践小队将持续深耕利川红色文化富矿,通过系统化田野调查形成深度调研报告,综合运用多种创新形式,打造立体化红色文化传播矩阵。以青春笔触书写新时代的红色答卷,让革命薪火在创新传承中生生不息,为赓续精神血脉注入蓬勃的青春动能。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