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艺术学院成功举办《美术鉴赏——学习美术的意义》科研讲座

发布日期:2024-12-25    浏览次数:


(通讯员 牛巧巧)2024年12月24日上午10:00至12:00,艺术学院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研讲座,主题为《美术鉴赏——学习美术的意义》。此次讲座有幸邀请到了武汉设计工程学院教授、校级教学督导及美育教研室主任田筱源教授作为主讲嘉宾。田教授凭借其深厚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为现场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知识盛宴。



讲座现场(一)


讲座伊始,田筱源教授强调了《美术鉴赏》课程的重要性,主要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建立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能力,开拓大学生的文化视野。田教授介绍了该课程以中西方经典美术作品为基础,美育进课堂,注重育人的主旨下策划、建立的共享学分课程,并建设“人文与艺术美育通识”慕课。该慕课自上线以来,已获得近500所高校的认可并选用。




讲座现场(二)


田教授从课程内容涵盖面、美术欣赏到鉴赏的升华、立德树人培养正确的审美观等方面进行了优势介绍,并建议引导学生如何从多个角度解读美术作品,从而提升艺术鉴赏能力。

在谈到永恒的美术经典时,田教授引用了艺术史上著名的大师及他们传世的经典佳作,如梵·高的《瓦兹河畔奥维尔的麦田》、崔白的《双喜图》、毕加索的《男性石膏躯干》炭笔素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等,指出这些作品永远是后来者学习和研究的典范。田教授强调,“鉴赏”是在“欣赏”的基础上提高要求,重在于“鉴”,也就是明识、鉴识。他通过分析这些经典作品,让学生理解到,经典之作之所以能够跨越时代,是因为它们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高峰,而且在文化和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




讲座现场(三)


田教授还进一步探讨了美术作品与文化财产的关系。他指出,伟大的美术作品作为文化财产的重要性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历经风风雨雨而幸存下来的杰作,如中国历代的内府收藏、埃及的金字塔、希腊雅典的巴特农神殿、印度的泰姬陵、英国伦敦的特拉法加广场上的纳尔逊纪念柱、法国巴黎的凯门等,都是名副其实的文化财产的典型代表。通过这一视角,田教授让学生认识到,美术作品不仅是艺术的表现形式,也是文化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我们共同保护和珍视。从不同角度深入挖掘了美术作品中的人文思想强调,美术作品凝聚着人文主义思想与精神,通过美术欣赏课,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人文素养、健全人格。

讲座结束后,我院夏镇杰、肖添艺、吕道远、朱华四位老师分别与田筱源教授进行了互动分享。大家分别从美育课程团队建设、慕课中遇到的困难、课堂实践经验学生艺术素养、课程内容结合中外艺术与当代艺术等方面建进行了交流与探讨




互动交流现场


田筱源教授的讲座不仅为我院的师生提供了一深入了解美术鉴赏的机会,同时也是线上线混合式课程建设的典范。这次讲座的成功,不仅展现了田筱源教授在美术鉴赏领域的深厚造诣,也为我院美育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