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新闻

首页 >> 专题新闻 >> 学子风采 >> 正文

五好标兵候选人事迹——朱思瑶

日期:2023-10-25 人气:

 

    她把奋斗奉为人生的第一要义,并且为此去不断的锻炼自己。她就是来自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2020级医学检验技术1班的朱思瑶。她一直以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赵世炎同志为学习榜样,学习赵世炎同志的“黄昏之贼”精神,争分夺秒的学习,不断地补充自己。


        朱思瑶喜欢写学科笔记来帮助学习,从最开始的《医学微生物学》到《病理学》等,她的学科笔记越写越多。从一开始简单的摘写关键内容,到后面对比性的罗列,加上专业相关的图画,一点一点的完善自己的笔记。她希望通过更加丰富多样的形式,让大家喜欢写笔记,帮助大家更好的学习。她认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确实不可能写一遍笔记就把内容全部记住,但我们可以在需要的时候进行翻阅去复盘,去不断地加深记忆,把它去甲基化,刻在我们的DNA里。”


        笔记于朱思瑶而言,不仅仅是学习的工具,还是成长道路上的伙伴,她每天都会制定当天的学习计划,今日事,今日毕。在无数个日夜,在做完实验时抽空写笔记,在夜深人静的寝室写笔记,笔记见证着她的成长。


        朱思瑶认为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更应该要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所以她利用校内外各平台给予的机会,去不断创新、锻炼自己。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和志趣相投的伙伴一起制作科普微视频。其中“呼吸链—能量‘工厂’的中心产业链”利用快递纸盒变废为宝制作纸片人,以小剧场的方式去更好地诠释呼吸链的电子传递过程,获得了全国高等学校第五届细胞生物学“创意课堂”优胜奖。其中“新冠病毒是如何检测出来的?”获得了武汉市科普微视频三等奖。她喜欢观看红色影视和书籍,十分敬佩那些勇敢、可爱的前辈们。她积极投身于校园文化建设,写的《这是该觉醒的年代》《黄昏之贼》获得读书月书评一等奖和二等奖以及第二届湖北省书评影评优秀奖。她认为通过自己的所爱所长获得荣誉是一件很棒的事情。


        朱思瑶的思想开阔,只要有想法就去尝试,为了更好地学习思政知识并且锻炼自己,从课桌走向讲台,让思政理论与实践相互创新结合,她参加了教师讲课比赛中的“大学生讲思政课环节”并获得了一等奖。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新青年建功新时代,响应国家号召,今年作为主讲人她带领团队多次去到付家庙村进行实地考察,用创新的方式,拍摄了《赋能乡村振兴 挥洒青春年华》行走的思政课,今年将参加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大赛,以此去展示新时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精神风貌。


        如果说别人的大学生活是待在图书馆里,那朱思瑶的大学生活就是待在科研楼里。大一时,因为对生物的兴趣以及想锻炼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她加入了科研楼,从什么都不知道的科研小白,到后面自己可以熟练地查找文献,使用NCBI网站、DNAMAN测序等去制定实验方案并完成它,她学习到了刻苦钻研的科研精神。她认为做科研就应该沉下去,把自己当成“播种者”。有一次构建超表达载体就持续了近半个学期,有时候从早上6点来到实验室做上PCR,下课再接着做后续实验,有时候晚上10点才结束实验,她在无数次失败中总结经验,探寻方法最后把载体构建成功。


        朱思瑶不畏科研的苦难,她说:“我的实验和水稻相关,每次我都感觉很是亲切,因为我深知粮食的重要性,我为自己在做着如袁老等一批优秀的农学专家相似的工作而感到自豪,未来的我或许不会从事这个行业,但我已经学习到了科研的精神,我会播下自己的种子,久久为功地去锻炼自己。”


        朱思瑶常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来激励自己“要以韦编三绝、悬梁刺股的毅力,以凿壁借光、囊萤映雪的劲头,努力扩大知识半径,既读有字之书,也读无字之书,砥砺道德品质,掌握真才实学,练就过硬本领。”她坚信道阻且长,行者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版权所有 © 2016-2023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