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上岸者 王艺霏|从本科科研助理到考研上岸:282 天备考路,只因对生物领域爱得纯粹

Part 01.

1.能否简单介绍你的本科院校、专业、年级,以及在本科阶段参与过哪些学术、实践或社团活动(如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参与科研项目等)?

本科毕业于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专业,2021级生物工程1班,2021级钱学森学院1班,在本科阶段担任班级支部团支书,曾任翠微居南楼楼长、生科院易班工作站组织部部长,在大二加入应用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担任科研助理,承担科研任务“人博卡病毒结构蛋白入核转运机制及结构蛋白截短体对细胞凋亡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进行了为期三年的科研训练。上岸青海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

2.最初萌发考研想法的契机是什么?是出于学术兴趣、职业规划、学历提升,还是其他原因?这个想法在本科哪个阶段形成的?

考研,是为了能够继续在我所热爱的生物领域里深造、学习,对于基础学科来说,读研究生(硕士、博士),才算是真正的去做科学研究,本科只是一个基础性的阶段,让我们浅显的学习一下学科领域内的基石,所以我认为进一步的学习是不可或缺的,这也是为了未来能够继续在这个行业内工作发展的必经阶段。考研的想法是在大一入学就形成的,对于自己的未来规划比较清晰,所以目标性较强。

3.在考研和直接就业之间,你是如何权衡的?哪些因素最终促使你选择考研?

没有考虑过就业这个选择,一来呢,是因为家人的支持,父母十分支持我继续学习,也支持我追求自己热爱的梦想,所以不管是物质还是精神方面,家人给予的鼓励和支持都是我最坚实的后盾。二来是因为我足够坚定,没有给自己留后路,只有考研这一条路可走,只有独木桥。并且我认为能够学习自己喜欢的学科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学习不是负担,虽然身边朋友也不乏有考公,找工作,但是在备研过程中,几乎没有受到这些情况带来的焦虑。

Part 02.

目标院校与专业选择

1.在确定考研目标时,你优先考虑专业还是院校?为什么?能否举例说明你的决策过程(如学科排名、地域偏好、导师研究方向等)?

我综合考虑了,第一是看专业方向,因为研究生所学习的方向其实很大程度能决定一辈子研究的方向,那么选择一个感兴趣且相对来说更合适的专业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所以我选择的方向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是因为做分子方面,在本科阶段我已经大概了解了一些,而且三年科研经历也教会了我不少实验技能,所以我想继续接着作分子这一块,第二呢是因为分子生物学本身在生物领域内也非常重要,对于研究生后期或者博士研究生选择更详细的研究方向也非常有利。

2. 目标院校和专业的选择是否受到本科阶段课程、实习、科研经历的影响?例如,是否因某门课程或某次实践经历明确了研究兴趣?

是的,在本科阶段,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这两门课我都学的非常好而且老师们也十分优秀,我记得在一节实验课上,做DNA的某项实验 当时临近下课,我询问了老师一个问题,生物化学梅辉老师没有回答我,反而是笑着跟我说,你去拿试剂试一试,当时我还没有加入应用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所以我还不清楚科研是多么有魅力的一个过程,但是这个让我用实验数据和结果证明猜想的过程直击了我的灵魂,启发了我对于科研的兴趣,也展示了这些基础课程于生物的重要程度,让我决定以后可以试着更多了解这个专业方向,也在考研专业选择中起到了很关键的影响。

Part 03.

备考策略与资源利用

备考周期多长?如何划分基础、强化、冲刺阶段?每个阶段的核心任务和时间分配是怎样的?

我从2024.3.15日正式开始进入复习,一直到考研整整282天,在前期也就是暑假之前,主要进行一轮二轮的基础复习,由于还要上课,所以每天的学习时间不固定,下课就去钱院自习室学习,主要就是复习专业课书,英语进行背单词,政治暂未开始。在7、8.、9、10月份主要是强化阶段,英语开始做阅读,差不多能进行三刷,然后政治一轮打基础,专业课总结真题,做题,进行一些重点章节的深入学习。11、12月份就是冲。

心态管理与时间平衡

备考后期(11-12 月)如何调整作息和心态,避免 “考前崩盘”?

备考后期压力是比较大,不过在焦虑之中还隐约有期待和激动,感觉马上就要检验自己学习成果和结束的快乐,这个时候主要就是保持,继续保持学习状态,越到考前越要沉下心,作息其实不需要太刻意的调整,要不然也会让心理上加重对考试的惶恐和不适应,这个时候就和自己的考研搭子多交流,每周给自己放一顿加餐,奖励一下自己,然后多聊聊,互相释放一下压力,有伙伴在一起考研,是很有动力的事情。

复试与调剂经验

复试准备中,专业面试和英语面试的侧重点有何不同?如何针对性提升面试表现(如模拟面试、文献阅读、科研经历梳理等)?

专业面试主要是基于对未来科研的规划,和一些科研素养的询问,主要是为了挖掘科研潜力,看看是否适合读研,英语的话主要是进行了文献翻译,也是为了看是否能够适应未来英文文献阅读的常态,学校这边也举行了模拟面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重要的是对于自己的简历内容要熟悉,科研经历要重点突出。

总结与建议

回顾整个考研历程,你认为最关键的成功因素是什么?是否有哪些决策或行动让你“少走弯路”?

考研是一场马拉松,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能够使人成长的过程,在考研的这一年里,可能会无数次崩溃,无数次焦虑慌张,睡不好觉,失眠,精神不振,也可能因为任何一点风吹草动,就陷入深深地怀疑自己,不看好自己的局面,这其实就是在发现自己缺点并且改正的过程,考研就是一个不停的走出舒适区,不停的打磨自己棱角,改正自己缺点的过程,当你走出考场长舒一口气的时候,你回头看看自己,会发现变化特别大,考研是一个升华自己的过程,不仅是学习,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的历练,一个人的战斗是很艰苦的,就算身边有研友,有学习搭子,但是这条路最终还是需要一个人走下来,走下来就是胜利,有太多人半途而废,知难而退,所以只要坚持,只要相信自己,就没有问题。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宝贵的回忆,甚至占据了我们一生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值得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