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岸啦!!!
对话上岸者|
刘梦阳

我是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医药学院21级制药工程本科一班的学生。在班级担任学习委员一职。
考研初心
1.最初萌发考研想法的契机是什么?这个想法在本科哪个阶段形成的?
因为热爱。大一时,制药工程的课程让我对化学世界初窥门径。有机化学里复杂的分子结构、奇妙的化学反应,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微观世界探索的渴望。
但随着学习深入,我发现制药工程更多聚焦于药品研发生产的流程与工艺,而我内心深处,对纯粹化学原理和前沿研究的热情愈发高涨。于是,跨专业考研的想法在心底悄然种下。
在大二开设的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理论及实验课堂上,亲自动手进行化合物的合成,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化合物的结构,通过麦克斯韦关系式来解决热力学的一些问题,我才真正感受到化学的魅力。让我知道我真正热爱的是化学!
2.在考研和直接就业之间,你是如何权衡的?哪些因素最终促使你选择考研?
直接就业:可进入药企的生产车间,但很多都是倒班制(太累了,我也不喜欢),想参与新药研发几乎不可能。
读研后:化学研究生可进入药企研发中心,参与药物合成、分析方法的开发。
专业&院校
3. 在确定考研目标时,你优先考虑专业还是院校?为什么?
如果是同一专业92高校中我会先优先考虑院校,如果是普通院校我会优先考虑专业。因为就业市场中可能会更看重院校。
备考经验
4. 备考期间如何应对焦虑、疲惫等负面情绪?是否有固定的解压方式(如运动、阅读、短途旅行等)?
备考期间,焦虑和疲惫是绝大多数人都会经历的挑战,尤其是面对跨专业考研的压力时。要接受适度焦虑的正常性,通过结构化放松保持可持续备考状态。
我的做法有:
1.每日微运动(比如吃完晚饭可以散散步放松一下大脑同时缓解视力疲劳)和规律作息(保证6-7小时睡眠)维持生理平衡;
2.设置固定解压时段(如每周日下午运动或者休息,我的休息阶段分为3阶段,暑假前:40天左右休息一天,暑假30天左右休息一天,后期视情况而定)。
5. 备考后期(11-12 月)如何调整作息和心态,避免 “考前崩盘”?
考研冲刺期(11-12月)是体能、心态与策略的终极博弈,避免崩盘需 “精准作息调整+心态防爆训练+极简复习策略” , 调整作息严格同步考试时间(如8:30-11:30模考或者不间断学习3小时),复习采取极简策略,砍掉抄写等低效行为,聚焦真题高频考点(如政治肖四、专业课真题),心理暗示"完成比完美更重要"。核心逻辑:用生理节律稳定心态,以战略放弃换取关键得分。
复试&调剂
6. 在复试或调剂中,本科阶段的科研、竞赛、实习经历是否起到关键作用?
一般对于92院校来讲,初复试是55开,初试考的高一些,复试的压力会小一些,录取几率会大一些,对于科研竞赛实习经历我的看法是如果有的话自然是加分项,没有也不影响,因为本科阶段大多数同学都是没有科研经历的。我自己就是一个三无选手,无科研无竞赛无实习经历。
总结建议
7.回顾整个考研历程,你认为最关键的成功因素是什么?是否有哪些决策或行动让你 “少走弯路”?
坚持!心态!减少不必要的上网,自己的节奏要保持下去,网上的一些言论只会徒增自己的压力。
8.对刚起步的考研新手,你会给出哪些具体建议?例如,如何避免信息差、如何高效利用碎片化时间、如何建立备考伙伴社群等?
“官网数据+机构白嫖”,重点记录目标院校的考试科目、参考书、复试线,避免因规则不清走弯路。备考期间严格执行备考计划,完成每天的任务一步一步坚持下去结果不会让你失望的。不推荐研友太多,考研就是一个人的朝圣,每个人的节奏,计划,报考院校都不一样,所以我更喜欢一个人学习,高质量高效率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