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河学者
为打造科技创新“人才特区”,武汉生物工程学院于2016年开始实施“长河学者计划”,旨在通过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方式,引进、选拔一批科学素养高、发展潜力大、研究能力强的优秀科技创新人才,鼓励他们安心科研,潜心科研。“长河学者”分为特聘教授、客座教授、青年学者三类。目前,学校已选聘11名专家教授为“长河学者”。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长河学者特聘教授简介

李毅,男,1956年11月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89年至1993年在法国蒙彼利埃II大学攻读博士,获博士学位。1995年至1998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8年被聘为加拿大魁北克国家科研中心Armand-Frappier研究所研究员,2003至2005年担任法国Bio-EspaceInc公司资深研究员和研究开发部主任,2006年为加拿大魁北克国家科研中心Armand-Frappier研究所讲座教授。2013年被聘为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生物科学岗湖北省“楚天学者”主讲教授,全职在岗工作。现任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副校长,兼任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应用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基因治疗病毒载体、病毒入侵与致病机制研究团队学科带头人。主要学术兼职有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细小病毒分会委员,PLoSONE编委,湖北省细胞生物学会理事,湖北省免疫学会常务理事。曾发表学术论文58篇,编写著作2部,获国际专利4项。2014年入选武汉黄鹤英才计划领军人才及新洲区第四批拔尖创新人才。

吕慧英,女,1954年4月出生,加拿大籍华人,医学心理学专家,教授,现任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青春护航学院执行院长兼首席专家,湖北省人民政府“编钟奖”、第二届“楚天园丁奖”获得者。作为知名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几十年来她专注于学术研究和实践教学,硕果累累。在教学方面,她将医学心理学专业知识融入课堂,让心理学成为活的科学,推行案例教学法,深受师生喜爱。她的体验式情景课堂和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获得诸多奖项和肯定:曾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育成果(优质课)一等奖”两项和“湖北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2015年,她主讲的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视频课程先后被评为《湖北省精品视频公开课》和湖北省《高校优质资源共享课》。在社会服务方面,她多次在省内高校开展讲座和培训,在校内开设心理门诊,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和心理危机干预,被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授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先进个人”称号。在科研方面,她结合学生实际,开展校本研究,产出了一批高水平的学术成果,并广泛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和心理治疗实践,效果显著。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长河学者客座教授简介
何正国,博士,华中农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988年至1995年在华中农业大学微生物学专业攻读学士和硕士学位,1998至2001年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攻读博士学位,2001至2004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作博士后研究,2005年8月到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工作,被评聘为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微生物学会基础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微生物学会副理事长,武汉市知识分子联合会副会长。主要从事结核分枝杆菌的基因网络、耐药机制及抗结核药物靶标研究。近年来,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73课题、国家传染病重大专项课题等10余项,在国际上率先构建完成了结核分枝杆菌的全局性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和基因转录调控网络,阐明了多种细菌生长和耐药调控新机制,鉴定了3个具有临床结核病诊断应用前景的新抗原,发现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分子抑菌化合物。以通讯作者在Nat Commun、Genome Res、Proc Natl Acad Sci USA、Nucleic Acids Res、Mol Microbiol、J Biol Chem等国际权威杂志发表SCI论文40余篇。相关研究成果已经被Cell、Nature等杂志引用,并被《Nature China》、《SciBX》和《Faculty of 1000 Biology》等推荐和作为亮点报道。先后被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和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
周锐,博士,华中农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现任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实验动物中心主任、动物医学院预防兽医学系副主任、湖北省实验动物学会副理事长,兼任PLoS ONE、Environ Microbiol、Microbiol、Vet Microbiol、J Clin Microbil、BMC Vet Res、J Vet Med Scie、 Can J Vet Res、J Mol Biol、Vaccine、畜牧兽医学报、生物工程学报、农业生物技术学报等国内外近20种学术期刊审稿人。2003年留学回国以来一直从事动物病原细菌的流行病学、病原组学、致病与免疫机理和防控技术研究及产品创制,主要研究方向为动物细菌学,包括病原菌的功能基因组学与网络调控,分子致病机理,药物、疫苗和诊断试剂的分子设计与开发。先后主持973计划、863计划、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英合作等项目20余项,建立了从病原组学到防控技术研究的技术体系,在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链球菌和副猪嗜血杆菌3种重要病原菌的基础与防控技术研究领域取得了系列成果,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产生了良好的国际学术影响和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先后在Journal of Bacteriology、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Microbial Pathogenesis、FEMS Microbiology Letters、Veterinary Microbiology、Molecular Immunology、PLoS ONE等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80多篇;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申报发明专利4项,其中授权专利2项;获批国家新兽药注册证书2项、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1项;制定湖北省地方标准1项;培育出抗病转基因猪育种新材料1个。其率领的科技创新团队被评为湖北省自然学科基金创新群体。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长河青年学者

柯贤炳,男,汉族,1980年4月出生,湖北鄂州人,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执业药师。2008年12月毕业于武汉大学并获得理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有机小分子药物的设计、合成与开发,发表论文、申请专利等20余篇(项)。2010年被武汉市教育局授予企业锻炼先进个人称号。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武汉市青年晨光计划项目1项。入选2012年武汉市新洲区拔尖人才计划,2014年获得武汉市创新人才开发资金项目,2015年获得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创新团队计划项目。

徐飞,男,汉族,1985年3月出生,四川宜宾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2年6月毕业于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学专业。主要从事植物逆境生理、植物病理及果实采后生理研究,曾主持或参与完成3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博士点项目,1项湖北省教育厅指导性项目。目前主持(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31400242),参与(在研)国家级项目3项。累积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 30篇,代表性论文发表在PNAS, Plant Cell Environ, J Exp Bot等国际著名刊物上。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外观型专利1项。

郭晓红,女,汉族,1978年10月出生,山西吕梁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肿瘤细胞生长、增殖、迁移和侵袭调控机制的研究。2012年6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并获得理学博士学位,2013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近年来参与国家级、省市级科研项目多项,获省级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级优秀科技论文二等奖1篇。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文5篇。主要学术兼职: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会员、中国病理生理学学会会员。

袁飞荣,男,汉族,1981年5月出生,湖南永州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1年6月毕业于湖南农业大学获农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园艺植物分子育种和产业化的相关研究。201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近年来主持、参与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5项,发表学术论文18篇,其中SCI、ISTP收录文章各1篇,参与获得发明专利2项,参与选育柑橘特早熟新品种“大浦5号”,负责多年农业部“转rol基因枳橙的安全性评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