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院·文学院辅导员 黄朝辉
观看《走进科学森》系列节目,了解“东风三号”与钱学森的故事。
“我们不能总让故障牵着走,大家是不是回过头想想,有什么根本问题在影响着发动机的燃烧稳定性,是不是应该考虑高频振荡问题?”钱学森说出这话时,正处于“东风三号”研制过程中,70多种研究方案皆无法解决,钱学森的话一语中的,使科技人员豁然开朗,最终解决了这个难关。
1967年5月26日,第三发“东风三号”,伴随风声,冉冉升起。钱学森果断,自信的决定,没有错误,这次实验取得圆满成功。“东风三号”是完全由我国独立自主研制,采用大量新技术,新工艺,有着质的飞跃,从此中国导弹航空事业走出一条创新自主之路。
钱学森的故事也不仅仅只有这么一个,在研制导弹的路上,在为祖国贡献的时间中,还有许多的艰难。钱学森无畏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他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不顾美国的重重阻挠,执意回国;在无数次的失败面前,他没有低头却步,而是不屈不挠,坚持不懈勇敢地讲困难打败。正因为钱学森拥有着如此坚定的信念,才取得了别人不可代替的成功。
看了这些期节目,我知道了在钱学森身上发生的故事,了解他在研制路上的不断努力。在改革开放的今日,经济快速发展的今日,我们中国的路还在向前伸展,我们当代的青年,中国的脊梁,更要学习钱学森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管理学院·文学院辅导员邓桉树
本期的故事是“一个人签字的发射报告”,结合本职工作经历,看完之后颇有心得。
为什么钱老在发射现场敢于做出发射的决定?
第一,钱老在发射出现问题后,不是先把责任甩锅给下属,而是亲自调查研究情况,体现出他不怕失败的科研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第二,钱老在经过分析判断后,得出可以继续发射的结论,而没有一竿子全部否定,体现出他学识精湛的专业功底和长期实践的经验积累;
第三,钱老在其他两位负责人不敢签字的情况下,自己一个人签字,这既体现出他处事方面敢于担当、干脆果断的决策风格,又体现出他为人方面不随波逐流、不和光同尘的高尚品格。
2008950114 张风雨
时光飞逝,多少风云变化,如今已是东风41了。学习了解了东风三号的故事后,更觉中国自主研制这一路走来的艰辛。学习中,知道了钱老对测试中发现的每一个细小问题都认真对待,详细地记载在了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中。这种不允许有丝毫疏忽的严谨精神也是为后来毅然决然的决定一个人签字加了几分底气,并在导弹外壳发生变形时,亲入一线凭借过往研究结果和丰富的经验做出了自己准确的判断。正是因为他坚定对科学的信心,使得中国科研工作推进了一大步。从此,中国航天航空事业,走出了一条独立自主创新的道路。
细想来,不仅于钱老的丰功伟绩。自古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中国式的英雄,不拘一格。在任何一个朝代,阶级固化的只能是权贵阶级的利益,而不是理想。卫青发迹之前是养马的,狄青不过是刺配出身,在王朝需要英雄的时候,他们纵横疆场,近代百年屈辱史,更是层出不穷。英雄在哪?就在你我之间,就在山川大河所至,血脉交融所至。我们这些共产党的后继份子,跨越新世纪,生长在红旗下的人,不应该只是做好本职工作,而是尽力去传播一些正确的价值观,抵制资本主义和消费主义的毒瘤,争取让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自豪的说出,“我长大要当科学家,航天员”。这是我们应当担当的责任,哪怕我们的努力只是沧海一粟,哪怕只有一个孩子真心说出了这句话,他都有可能是下一个“钱老”。
道阻且艰,吾辈奋起。身体力行,国之栋梁。
1808430329 李静
钱学森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是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在书里面我第一次了解了他对新中国作出的巨大贡献:通过电视剧、新闻报道,看到了他的音容笑貌,知道了他是个伟大的人;很荣幸在大三进入了钱学森沙产业班学习,在图书馆的校史馆里,了解到了他生平事迹,感到他的确是个了不起的人。
钱学森在导弹第一次发射失败时,镇定地说“不就是天上掉下来个东二吗?今天掉下来了,明天我们把它射上去!”钱学森的话,总是那么振奋人心,他在挫折面前没有屈服,没有失望,有的是信心,有的是希望!最后在他的领导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导弹终于发射成功,在成功的那一刻,全国人民跳跃欢呼,看着胜利的一幕,我深深地被钱学森的爱国情怀和科学精神所感动.
钱老这种活到老,学到老,前进到老的坚韧不拔毅力,使他的思想不断升华,境界不断提高,从早年的一位爱国者,成长为一名共产党员,并进而成为一名优秀党员,科技界的楷模,值得我们每一位大学生学习。
1808440115 徐亚玲
在导弹基地的试验中,因加泄推进剂时操作失误,导致弹体瘪进去一块。在场的人看了都十分紧张,认为这是一个大故障,导弹不能发射。钱学森听完汇报后,亲自爬到发射架上去察看故障情况,认为箱体虽然有变形,他找出了问题的原因以及认为当点火发射后,箱内要充气,弹体内压力会升高,壳体就会恢复原来的形状,所以他主张发射照常进行。钱老先生的这一分析虽然有道理,但他的决策仍有较大风险,许多人表示担心,负责发射指挥的基地司令员甚至拒绝了在给中央的报告上签字,最后这份由钱学森一人署名的报告送到北京以后,聂荣臻元帅批准了钱学森的意见,结果如他所料,这次发射成功了。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真正的胆识来自于自己知识的积累和经验的总结,所谓的胆识并非盲目决策。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是有风险的,如果没有胆量,做任何事情都怕风险,很可能最终仍是一事无成。人们对于了解的事物因为知道它存在难度,所以缩手缩脚不敢去做。但事实上,任何决策和判断都是在信息和知识不完全充分的条件下做出的,而机会更是在信息和知识支离破碎的时候出现的,如果等所有的信息、知识和外部环境都成熟了再去行动,那时候将与成功失之交臂,机会也就不成为机会了。所以说,我们要有一股无知者无畏的干劲,要敢于去尝试。
1908030312 郑茜
当看到的标题“一个人签字的发射报告”,我很好奇到底是一份怎样的报告?
听到主持人讲的是“东风三号”的故事,因为东风三号是完全由我们自己独立设计和制造的,是我们三步走方针的最后一步。在研制东风三号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新的技术难关,工作人员提出了七十多种方案,一种一种去试着解决,但是始终找不到解决的方案,钱老说我们不能老是被故障牵着走,看到主持人在解说时,我就在想,对啊,我们平常上课老是被一些问题难道,我们也是一边又一遍的想着方法去解决问题,但是就是没有去想着另一方式来解决问题。由于操作人员的思想紧张,忘了开通气阀门,导致导弹弹体在气压的作用下瘪进去了一大块,形状像“糖葫芦”,因为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都不敢下结论,钱老来到基地现场亲自到发射架上,发现导弹弹体的外壳没有达到结构损伤的程度,会在导弹点火之前恢复到原来的形状。钱老会在看了导弹的损伤程度后得出结论是因为钱老之前在国外留学做过此类研究,才可以让自己经验如此丰富。一份发射报告要三个人签字,但是大家对于这个问题都没有信心,但只有钱老一个人在上面签了字,钱老确信这枚导弹质量没有问题。
看了这个短视频,让我知道了学识和信心是分不开的,要是钱老没有那么渊博的知识就不会知道导弹质量没有问题,也不会下定决心签下了自己一个人的名字。自己得好好上课,认真学习,这样才可以和钱老一样,在工作的时候对自己有很大的信心,也为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积累经验。
1908430114 陈佳慧
钱学森先生在最初发现弹体外壳出问题时,并没有轻易下结论。而且通过对弹体外壳情况进行仔细检查后,发现弹体变形,未达到结构损伤的程度。由于曾在美国曾专门对圆柱形壳体做过系统的研究,拥有丰富的经验,从而做出了在导弹点火前,弹体会充气,压力升高,弹体可以恢复原来形状的正确判断。最后更是通过对科学的信心做出了发射的决定。
通过这个故事让我们也知道了,在解决问题时,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在做出数条方案无果后,及时思考事情的根本问题,便会豁然开朗。遇到问题时,不气馁,不放弃积极的解决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相信科学,并不断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一丝不苟的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
1908420110 杜佳惠
一个人的签字发射报告,让我们不仅仅看到了钱学森的严谨求实、爱国奉献,更看到了他的胆大自信、开拓进取。钱学森的信心与其说源于自己,不如说是源于对科学的信心。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不仅可以形容钱学森,更可以形容在发射东方三号之前中国航空事业所做的努力。钱学森说这枚导弹没问题并签字发射时,那是对包括他自己的整个航天事业团队的信心。
在学习工作中,我们不仅要有脚踏实地的毅力,更要有胆大研新的魄力。我们要对自己有信心,敢做敢拼,更要对自己的国家有信心,正如习主席常强调的坚持四个自信,只有保留并发扬我们民族的自信与长处,才能保住中国发展的基底,中国事业才有长远发展的可能,中华民族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1908430115 肖彤
在谈感想前,我想先回答一下本章节的思考题——为什么钱学森在发射现场敢于做出发射的决定?我想是基于自己对于科学研究的自信,来自于自己对知识的积累和经验的总结,所谓的胆识并非盲目决策。对于科学的把握,也许正是钱学森在面对研究挫折时,最强有力的行动方式。
说起中国的航天事业,大家一定首先想到的就是钱学森先生,“两弹元勋”“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这些都是在充满荆棘的航天之路上钱学森先生获得的荣誉称号,“Nothing is final!!!”,永无止境,这是这位英才对自己的鞭策,也是他贯穿一生的信念。所以,正是对科学技术永无止境的求索,才让钱学森带领着一批开拓者,让一穷二白的中国拥有了比肩世界的航天科技,创造了永载史册的奇迹。
与钱学森那个年代相比,我的学习环境、物质条件更加优渥,所以我们应该更好的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创造无悔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