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院
学府之声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学府之声 >> 正文
走近钱学森第十三讲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1-02-01 发布者: 浏览次数:

1808430446张琦

今天学习了中国航天奠基之作——导弹概论相关视频,作为当时名声极大,保密极强,几乎失传的传奇之作,我们可以从中窥见那个时代的一些背景,建国初期,外部势力威胁极大,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预期威胁,经济实力、人才培养、学科积累,对于我国初期都是难上加难,但我们尊敬的诸如钱学森先生一般的伟人,通过自学在国外求学,最后不计较个人得失,毅然回国,报效国家,将国际先进的科学知识与技术带回来,但仅仅靠几位伟人或者是少部分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培养战略人才便成了重中之重,为了让我们年轻一代认识到这些战略武器的原理,《导弹概论》则应运而生,钱老从为什么要有导弹说起,贯穿推进系统、空气动力和结构、制导问题,从纲领到细节,深入浅出,而这份重要教材培养了一代中坚之才,同时也是我国航天史的开篇之作,不仅包括导弹,对于火箭及核弹、氢弹等国家战略武器及探索航天事业的发展都起到了提纲挈领的意义,所以称为绝密文件,也被称为传奇之作。

视频还给我们留下一个问题“什么是导弹?”导弹是装有弹头、动力装置并能制导的高速飞行武器。依靠控制系统的制导,能使弹头导向并毁伤预定目标。无论海陆空,推进方式,飞行轨迹,射程距离等被开发出的众多导弹,对于现代战争、现代部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也说明我国初期优先发展国防思想的高屋建瓴,国之富强,皆赖以昔日诸多伟人于穷困时奋力,我辈应接过传承,在未来之路,在追求共产主义的道路上再接再厉,以期国家繁荣富强。

1808430130 袁荆李

《导弹概论》是中国第一部导弹专业的教材,内容详尽且通俗易懂。钱学森给培训班上的第一堂课就是飞机为什么会飞,他用通俗的语言将飞行的基本原理传递给学员们。钱学森曾说:自己在美国给喷气技术培训班的学生讲了近十年的的课,那是培养他们的人才,而现在所做的工作是重振中华民族的国威、军威,由此可以看出钱学森热爱国家,想要为国家做贡献的决心和毅力。

钱学森放弃美国的高薪工作,克服艰难险阻才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为了培养自己的航天人才,钱学森将自己的知识毫无保留的传播给学员们,正如“春蝉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钱学森的无私奉献,毫无保留,热爱国家的精神值得我们大学生学习。不求做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力争每件小事都可以做好。在以后的工作路上,我们需要不断学习钱学森先生传递予我们的美好品质,不断的丰富自己,变的更好。

1808430218 朱思琪

今日学习了《中国航天奠基之作》这一课,感触颇深,可以说现代中国导弹航天事业的发展与《导弹概论》密切相关,当然也离不开我们的钱学森同志。

《导弹概论》是中国航天科技的奠基之作,在我国人才奇缺的大环境下,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没有一个人了解导弹研制,这时,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开办了导弹技术培训班,《导弹概论》由此诞生,为大家答疑解惑;钱学森为了培养我国的航天人才,手把手教学,不藏私,倾囊相授,将自己的知识全部都教给了学员们。《导弹概论》的产生为我国导弹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也是被他国所垂涎的,一些国家时时刻刻盯着我们国家的发展,如果《导弹概论》泄露出去将会对我国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当时管理极其严格,很少人见过《导弹概论》,直到钱学森之子钱永刚偶然在家中发现了父亲保存的手稿,这才得以重现世间。

钱学森的《导弹概论》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科研人才,为我国导弹航天发展奠定了基础。钱学森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他的自力更生精神永远鼓舞着每一个中华儿女;我们要学习钱学森同志的无私奉献、自力更生的精神,学习钱学森同志的大智慧,对于科学事业,我们要艰苦奋斗,面对困难要敢于攀登。

1908430231邝子晴

上个世纪50年代,面对人才奇缺的航天航空事业,钱学森先生亲笔撰写了导弹概论一文,向中国航天人讲授了第一堂航天技术课。为了培养中国自己的航天人才,钱学森用“手把手”的方式、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一步一步把这些人才带入航天领域的正轨。

中国的导弹及飞机事业从此开始进步,这一点钱学森都功不可没。尤其是这一阶段的导弹研究要高度保密,包括钱老在内的所有科研人员都要离家远走,与家人失联。在忍受思家之情的同时,还要深度学习扫除知识盲区。他们为国奉献的精神让人动容,也正是因为他们的不懈努力,中国才有今天的硬气。而钱学森做为这一切的奠基人,他为祖国做出的贡献、培育的人才、留下的精神都是对中国年轻一代最大的鼓励!我们应当谨记这份爱国的热血,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程度,尽自己所能为祖国的未来添砖加瓦!

1908050141雷晋明

什么是导弹?钱老用一句话诠释——“导弹是发射出去还能控制和改变弹道的飞行武器”,导弹能精确打击、威慑敌人以及维护国土安全,提升部队实力。

通过本次对“第十三讲中国航天奠基之作”的学习,我初步了解到了钱老的著作《导弹概论》,这是一部历史性的著作,它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尊定了基础。在当即时期,中国只有造出导弹才能从世界舞台站起身,只有造出自己的导弹才能免受外敌欺辱,只有造出中国人民的导弹才能使国家与人民有良好的安全保障。可想而知,在那个时候钱学森背着多大的压力与多么沉重的使命。正是他对于科学的开阔视野与浓厚的爱国情怀,使之更加坚定不移的要搞出一个造导弹的班子,钱老领着一群知识青年教授着导弹相关知识,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使国家实力强起来,为国防提供有力保障。

1908440118 閤振

通过观看视频和查阅相关资料,我了解到《导弹概论》这本书是我国航天事业导弹的奠基之书。在当时代,我国的航天事业刚刚起步,导弹相关的知识相当贫乏,钱学森先生用毕生所学编著了这本《导弹概论》,还创立了一个扫盲班,为新中国的航天人才培养打下了深厚的基础,钱老还说以前我是为美国培养人才,现在是为咱们自己国家培养人才,就一定要尽全力培养好咱们的航天事业人才。

这本导弹概论由于所涉及的领域相当保密,连当时听课的笔记都不能带出去,这本书险些失传,所幸钱学森先生的儿子找到了钱老的手稿,才得以让这本书重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这本《导弹概论》不仅仅是一本航天相关的专业书籍,更是一本凝聚着钱老拳拳爱国心和为祖国培养人才的告白书和誓言书。我们青年学生更是要向钱老学习,认真学好专业知识,为建设祖国添砖加瓦。

1908440108 张星星

走进钱学森|第十三讲中,讲述的是中国航天科技的奠定之作—《导弹概论》,在观看了该主题的短视频后,让我对中国导弹概论的发展和中国导弹事业的发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对“钱学森精神以及科研创新的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上个世纪50年代,当时我国科技人才资源奇缺,导弹方面的知识和人才更是稀缺。于是钱学森决定开办导弹技术培训班,亲自教学和编写授课教材,将自己的知识手把手的、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在钱老的教学下以及在不断的实践学习、磨难中,学生队伍不断成长,最终成为了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技术队伍的骨干力量。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作为当代新青年的我们,仍需不断学习和牢记钱学森精神,热爱祖国和人民,不断创新,敢于挑战,在不断的实践学习中锻炼自我能力,提高自身知识、提升文化素养,让我们在敢于“担责”的同时,更有能力去“担责”,从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我们的微薄之力!

2016410429 高雨婷

尤记很久之前一位老师和我们讲到钱学森先生时说,钱老决定回国之前,美国有一位海军次长金布尔说过一句话:“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这句话,既是威胁,同时又是对钱老实力的肯定。

这一期的学习,让我更加了解钱学森先生的伟大。放弃国外的高薪,历经波折才得以回到自己的国家,为了自己国家的事业而奋斗。在国外是给别人造人才,回国后才是真正的给国家培养人才,这才是有意义的。钱老的眼里有着未来新世界的蓝图,也愿意为了这个光明的新世界全力以赴,没有体系,那就搭个体系,没有设备、仪器,那就造出来,简陋归简陋,能用就行;没有科学家、工程师、产业工人,那就自己教出一批年轻人,从最基础的物理、数学开始教!

侠之大者,国士无双。

钱老在培养导弹专业的这批人才时,也是兢兢业业,同时运用浅显的语言来给自己的学生教导,就像视频里说的,“手把手的教”!为此,他写了那本书—《导弹概论》。在那个年代,这本书就是核心技术,是最宝贵的东西,国家高层领导人懂钱老满腹学识的珍贵,所以对于这些也就愈发谨慎。在新中国成立后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在钱老的心里,他所学的一切都是为了报效祖国。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钱老撰写这本“传奇教材”,“手把手的教”出中国的火箭、导弹和航天技术的骨干力量,给中国带来了真正的新鲜血液,新的蓬发的力量。一个被压迫了数百年的民族获得新生后爆发的勃勃生机,是与钱老的功劳分不开的。

我很喜欢这期主持人最后一段话:“今天中国的导弹,无论飞得多远,中国的航天飞船,无论升的多高,都不能忘记,它们的起点就写在这本钱学森的《导弹概论》之上…”

《导弹概论》是中国航天科技的奠基之作,它承载了一代人的成就,承载了一个国家新生的蓬勃力量!

英雄之魂常在,后人需承其志。钱老已逝,而他的成就给国家科技力量开辟了新局面,他的精神给后人以榜样。今天的我们,也需承其志,心中怀英雄之志,以自己的力量在未来报效国家。

2008810231 江亦宁

钱学森是当代中国知名度最高科学家之一,作为爱国者,他花费了五年的时间冲破层层阻力回到中国;作为科学家,他在新中国一穷二白的条件下,为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倾其所学,又紧密关注国外的科学动态,不断推出科研新成果,为祖国的国防事业竭思尽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导弹之父”,国务院授予他为“全国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

钱学森的一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甚至可以说是是历经风雨。他出生于中国内忧外患、被人宰割的时代。钱学森为了挽救危亡中的祖国,先是赴美留学’求取知识,等到归国的时候,却被美国强行扣留,兜兜转转数十年,最后回到祖国的怀抱,投身于祖国建设,在二战中立下赫赫功勋,也为中国导弹、航空科学的发展立下不小的功劳。为了让那些从未接触过导弹的学者们尽快地融入到导弹、火箭的建设发展之中,钱学森首先给分配过来的大学生和教授讲述并撰写了《导弹概论》,亲自拟定空气动力学、发动机等相关专业的学习计划,让大家更加方便直白的懂得其中的原理。

新中国自诞生及成长的过程中,钱老功不可没。2009年,钱学森先生在10月31日走完了他的一生。人虽死,但英魂常在,钱学森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的地位永远不会动摇。

2008810132 汤青姣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在初中课本上我们便学过钱学森,那个时候的我像背数学公式一样:钱学森创造了两弹一星,是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对于我来说像中国历史上无数个伟人一样,无甚特别。我麻木的背着他的功绩,好像一切都是那么理所应当。

直到今天晚上,我看了《走近钱学森》这个视频,这让我以一个全新的视角读懂了钱学森。上个世纪五十年代,钱学森开办导弹技术培训班,亲自为大家“扫盲”,撰写了《导弹概论》,这也成为了中国第一部导弹专业教材。

我忘不了他的那句:“给喷气技术培训班的同学讲了近十年课,那是培养他们的人才。而现在所做的工作,是重振中华民族的国威,军威!”原来两弹一星的背后是,放弃美国的优渥条件毅然决然回到祖国从零开始的钱学森,是不曾给过亲人陪伴舍身忘我的钱学森,是专注到极致废寝忘食的钱学森,是看到祖国的五星红旗泪流眼眶,是国重家轻的钱学森。如何知道伟人的伟大之处,那就丈量一下自己与他的距离,这样就能知道那样的钱学森有多不容易。

这个世界似乎总有光芒在温暖着你我,让我们在面临道义选择时,总站在正义的一边。时代在变,环境在变,方式也在变,可唯一不变的,依旧是弱肉强食,愿多年后,回望历史,能出现更多有信仰的人,改变中国,改变世界。

2016410127徐文静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他曾说过: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他是我们中国航天事业的开创者—钱学森。

看了走进钱学森之第十三讲:中国航天的奠基之作《导弹概论》,让我对钱学森教授又有了新的认识,他不仅仅是个令人敬佩的科学家,更是个爱国家。上个世纪50年代,当时中国科技人才极为奇缺,人才队伍建设更是尤为紧迫,而新中国处于刚刚成立之初,我们的国防军事实力还处于初级阶段,面对着敌对国家的威胁,我们必须尽快研发出我们自己的核导弹,才能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正在如此危急关头,钱学森毅然决然的放弃了美国的高薪待遇,为中国的核导弹事业发光发热,编成《导弹概论》一书,也是中国第一部导弹专业教材,通俗易懂,结构严密,对于当时零基础的学生来说这是一次新的学习与挑战,对于中国的航天事业是新的起点。

这个视频中有一个点令我深思:究竟为何导弹概论会如此保密,以至于最后差点失传,这是因为当时导弹研制十分保密,极少有人知道,连他的妻子当时都不知道钱学森去了何处,就是秉持着一份赤诚的爱国之心,中国的航天事业才得以发展,国防军事才不断强大。

作为当代青年,我们不仅要学习钱学森先生的渊博才知,还要学习他的爱国情怀,我们要增强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勇立时代潮头,心系国家命运,将个人与国家民族紧紧联系在一起,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上一条:

电话:027-89648757

Q Q:1576589952

邮箱:1576589952@qq.com

地址:武汉市阳逻经济开发区汉施路特1号6号教学楼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