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学工部 余仕良
认真贯彻落实第二十二次全省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就是要从理论上、实践上认识、落实、实施好“四个第一”的要求和“六大工程”。学工系统当前的任务是:大力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努力加强思政队伍建设,着力提高育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夯实基础,在增强思政教育吸引力上下工夫
1、弘扬“两种精神”,即延安精神和钱学森精神。依托钱学森纪念馆等校内教育实践平台,继续大力开展“延安精神三进”和“学习人民科学家钱学森”系列活动,将弘扬“两种精神”与“中国梦”教育、“三爱三节”教育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着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艰苦奋斗作风、科学创新意识和奉献精神,引导学生坚定共同理想信念。
2、落实“两项制度”,即寝室长制度和班级学委会制度。通过深入落实寝室长制度,弘扬“友善”力量,推进和谐寝室建设,将寝室建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自我教育实践平台;通过落实学委会制度,建立一批“学习兴趣小组”、“学习互助组合”等,推动师生乐教乐学,实现共同进步。
3、开展“两项教育”,即诚信教育和孝敬教育。通过与班级签订《诚信考试承诺书》,试点“无人监考”模式,建立个人“诚信档案”,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有效机制;通过举办“孝老爱亲、善待同学”主题班会、“孝心传递”书信比赛等活动,进一步沉淀感恩文化。
4、实施“两项治理”,即学生“沉迷网游”专项治理和“牛皮癣”专项治理。通过开展“远离网游、回归大学生活”、“我的寝室我做主”等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远离网游、走出寝室、走向操场”,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通过校园“牛皮癣”和教室“课桌文化”清理,加强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建设“美丽校园”。
二、拓展渠道,在增强思政教育实效性上下工夫
1、社会实践。继续开展“暑期综合实践周”、“学雷锋小组”进社区、文明寝室创建、校园文明巡查、到福利院、养老院开展志愿服务等活动,深入开展公益劳动、勤工助学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锻炼和教育。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要与对学生的理想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将服务和奉献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要与学生的专业教育和能力培养相结合,引导学生学做合一、知行统一;要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
2、心理教育。进一步完善“公共必修课+选修课+专题讲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结构,大力探索精品视频教学,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教育。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设立二级心理辅导站,建立心理信息员队伍,完善“学校——系(院)——班级——寝室”四级心理危机干预网络,构建有效的“早发现”工作机制。为辅导员、班主任、公寓管理员、心理信息员、校卫队员等不同类别群体实施针对性的培训,增强危机识别和干预能力。继续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开通心理咨询热线,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站,提高学生心理保健意识,增强学生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
3、典型选树。继续组织开展自强之星、创业之星、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良学风班集体、爱运动奖、文明宿舍等各类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评选表彰活动,让身边人讲述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发挥好典型的辐射和示范引领作用,传递正能量。积极构建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学生荣誉体系,特别是要贴近学生需求实际,设立更多的单项奖,扩大学生受奖面,激发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特长发展,拓展学生成长空间。
三、优化结构,在提升思政队伍素质上下工夫
1、选好队伍,构建全员育人格局。在人员配备上,按学生党团建设、心理辅导、职业发展指导、资助等工作需求,配强辅导员;依据专业、年级、班级的特点,配齐班主任,辅导员、班主任在工作上互相协调、取长补短和优化组合。在工作分工方面,重点是落实好《辅导员、班主任岗位职责分工》,大力推进工作台账制,现阶段主要抓好三个台账:服务育人台账、与学生谈心台账和辅导员工作日志。
2、加强培训,提升队伍整体素质。以校本课题研究为抓手,鼓励辅导员、班主任在实践中发现、研究和解决新问题,把实践经验物化为理论成果。因此,要按照《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的要求,大力提升政工队伍的政治能力、业务能力,引导他们成为“有思想的实践者”和“能实践的思想者”。下一步,我们的思路是:把辅导员分成思想教育、学生事务、心理咨询、学生资助、安全教育、就业指导、网络管理等若干个团队,开展针对性强的专业化教育和培训,推动这支队伍朝专业化方向发展,同时也为学校的思政课、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网络评论等提供师资,还可聘请一批网络水平较高的辅导员担任网络评论员,在贴吧、微博上回答学生问题,消除网络杂音,掌握学生思想动态。
3、注重激励,推动队伍健康发展。不断完善辅导员、班主任工作业绩评价机制,构建“目标管理”与“过程考核”相结合、“组织评价”和“学生测评”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考核机制。在考核的基础上,评选和表彰一批优秀辅导员、班主任,启动实施“十佳辅导员”、“十佳班主任”评选,选树一批包括张敏芳同志在内的身边的辅导员、班主任典型。逐步落实辅导员的“双重身份”,实现“双重晋升”、“双向发展”,参照《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设立处级、副处级辅导员,解决好辅导员的职称评审问题(单列标准、单列指标、单独评审)。通过激励、引领、示范,解除辅导员的后顾之忧,促进队伍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