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务委员会副主任 蔡红生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习习秋风满载着仪式的庄严,沥沥秋雨传递着文学的浪漫。今晚我们聚集在这里,分享文学院乔迁新址的喜悦。首先,我代表学校向文学院师生员工表示热烈的祝贺!同时,也要向为玉兰学府建设洒下辛勤汗水的建设者们表示衷心感谢!
玉兰学府教学楼原名三、四号综合教学楼,是学校办学时期第一批教学楼,承载着30年的沧桑变化,从这里起步,武生院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培养了一批批优秀学子,从这里出发,我校的创新创业学院,走出了一大批创新创业典型。今年暑期,学校通过对玉兰路南段的核心地块,六千余平米的综合教学楼提档升级,根据设计规划,改造后交由音乐学院和文学院使用。改造内容为办公室、普通教室、阶梯教室、卫生间以及公共空间等进行翻新提档升级,于7月11日进场施工,9月9日全部完工。室外板块由钢结构连廊、运动场、悬河社建设、花坛改造等组成。提档升级后玉兰学府拥有着学校最先进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设备;既有宽敞通透、功能齐全的各类教室,又有简洁气派、晶莹明朗的玻璃连廊;既有垂翠欲滴、生机盎然的爬墙藤蔓,又有薰彻醉魂、月中金粟的丹桂清香。在这里我们能感受到“历史”与“时代”的碰撞,“崭新”与“舒心”的交汇,“美妙”与“美境”的融合。这是学校提供给文学院的教学场所,也是学校赋予文学院建设发展的期冀。
玉兰露天影院、玉兰广场羽毛球场、山栀会客厅、高清电子屏等都是学校特意为文学院、音乐学院师生提供的优质教育教学场所设备。文学院的师生要主动思考,如何做好优质资产的管理,充分发挥其效益。比如以数字化教学设施——玉兰影院为载体,探索沉浸式、体验式、参与式的课堂教学新路径,促进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特色社团活动场地——山栀会客厅为载体,持续优化第二课堂,服务第一课堂教学,探索实践推广人文艺术素养的高效路径。推进教室课堂、线上课堂、社团课堂、社会课堂的“四堂联动”式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打破假期学期、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时空壁垒,创新人才培养路径。
文学是深厚和古老的学科,但我们的文学院是一个年轻的学院,文学院的办学水平,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学校的文化品位和文化氛围,可以影响全校师生的整体气质。我们衷心希望文学院能够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中发挥出较好的示范作用,在全校学科专业协调发展中发挥较好的支撑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较好的引领作用,在高校服务国家语言文字推广中体现社会责任担当,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中,能做到特点突出、看点精彩、亮点纷呈,新址展现新形象,新作为,为实现学校事业发展目标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