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叶涛 摄影 陈冲 谈宇锋 许佳慧)割水稻,挖红薯,采丝瓜,摘莲蓬、蛾眉豆……,9月23日,是中国第六个农民丰收节,在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的校园里,也同样充满秋收的喜悦。当日上午,该校80余名学生走进学校智汇农场,深入田间地头,致敬耕耘,礼赞丰收,切身感受农民秋收的喜悦。


稻菽卷起千层浪,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智汇农场里“晒”出秋色好“丰”景
芒种插秧 秋分收稻 “晒”出秋色好“丰”景
秋风乍起,稻菽卷起千层浪,空气中都满溢着喜悦的味道,“金色”悄然在大地上舒展开来画卷,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智汇农场里“晒”出一片好“丰”景。上午8时许,该校庆祝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启动仪式在智汇农场晒秋田园广场举行。来自全校各学院的学生代表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前期自己的劳动成果进行采收,完整体验了从种植、养护到收获的慰藉和喜悦。
“因为地域条件的限制,我们那边种植的都是小麦,今天第一次参与水稻的收割,感觉特别有意思。”来自山西运城的小姑娘周马鑫看着眼前沉甸甸的稻子,一脸的兴奋。“我待会儿一定要去朋友圈‘晒’一下,让她们羡慕羡慕。”

庆祝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现场,特色农产品吸引了学生们驻足围观
“农事活动受到自然环境,尤其是季节转换的制约。中国古代的节气是劳动者长期进行农业生产实践的总结,节气与农业生产风俗有密切的关系。不同的节气提供了农事安排的重要依据。”武生院青年科技标兵、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师吕凯博士边指导学生们割稻边为大家科普“三农”知识,“芒种插秧,秋分收稻,农事活动也要顺应节气,要应着24节气而开展不同的劳作。”
从芒种到秋分,这场特别的劳动实践课持续了近四个月。“从插秧到收割,真的是一门技术活!我深深感受到劳作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曾在芒种时参与插秧的园林园艺学院大二学生袁梦婷听说今天该收获了,毫不犹豫地报名。“丰收来之不易,是深耕细作、辛勤付出的甜美成果。”
校长亲上阵 在稻田里践行“劳动育人”
自建校以来,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始终将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把握育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创新体制机制。学校依托相关学科特色,将劳动教育融入时代新人培养全过程,试点打造了“1+3”的劳动育人模式,即以一门精品劳动教育思政课为核心,以实践劳动、专业劳动、科研劳动三种劳动教育形式为载体,形成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融合的劳动教育模式,对学生起到了深刻的劳动价值引领和专业认知的作用。副校长邱建洲说:“我校始终以劳动教育作为育人环节的重要着力点,以校园劳动实践基地为依托,设计组织‘种、赏、采、品’一体化系列劳动养成活动,体味‘种’的辛苦、‘赏’的乐趣、‘采’的喜悦、‘品’其深意,致力让学生们在劳动教育中重体验、强认同、受教育、长才干。”

校长顾豪爽(右四)、副校长邱建洲(右五)拿起镰刀,俯下身子,和学生们一起投入紧张忙碌的收割中
当日上午,校长顾豪爽、副校长邱建洲纷纷套上雨靴,拿起镰刀,俯下身子,和学生们一起投入紧张忙碌的收割中。“农耕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基。依托中国农民丰收节,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让青少年感知民俗、追寻历史、体验农事、崇尚自然,对于树立文化自信、厚植爱国情怀、提升品格修养、培养奋斗精神等具有重要意义。”顾豪爽和同学们一边忙着收割,一边畅谈劳动的真谛。“把劳动教育放到实景实地,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就是希望大家真实参与,不流于形式,让大家在劳动实践中深刻体会劳动之美、丰收之乐!”


收获的喜悦洋溢在学子脸上,幸福的汗水洒在金色的稻田里
来自浙江台州的医药学院大一新生罗鑫楠第一次踏入水稻田,第一次真切触摸到水稻的他格外地兴奋,“在田间地头割稻子,了解农耕知识,对我们这些从小生活在城里的大学生来说,是很难得的一次劳动体验。”
从田中回到田坎上,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生高尚奕的脚上还带着劳动的印记。“跟着校长一起干农活,浑身都充满了干劲。这种收获的充实感,让人心生喜悦。”
共建共享共赢 劳动成果惠及广大师生
“此次主要采收的是学校智汇农场稻香园里种植四余亩一季稻——香稻,以及菜花园、蔬菜园里的红薯、峨眉豆,荷田园里的莲蓬等。”劳动教育管理办公室主任刘中兵介绍说,“值得一提的是,稻田园的浇水、灌溉、防虫等日常田间管理也是由全校各学院学生们在农场种植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为绿色有机稻,预计亩产量可达1000余斤。收获的稻子将作为实验材料,提供给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食品科技学院等制作米酒、甜酒等,与师生们一起分享。”
“入学以来,劳动教育始终伴随着我的学习生活,三年间我无数次迎来学校葡萄、柑橘的丰收,和班级同学一起在智汇农场清理杂草,在生活艺术楼共同烹饪‘生院味道’,这让我明白幸福生活是靠双手创造的,是通过努力奋斗得来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大三学生何浩天看着眼前金黄的稻田由衷地感叹,“我们用辛勤的劳动换来了丰收的果实,这不仅仅是我们付出的结果,更是大自然的馈赠。”


学生们体验蔬菜采摘,品味劳动之美
“共建魅力校园、共话劳动收获、共享劳动成果,一直是我们学校的传统。”顾豪爽说,“智汇农场不仅是全校师生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也是园林、园艺、生物技术等专业的实训基地以及全校大学生的科普基地、创新创业基地和农耕文化体验基地。每逢农场内瓜果成熟,学校都会将采摘后的有机蔬菜、瓜果分享给师生,让师生们享受共建共享的福利,让学校魅力校园建设的成果惠及到师生日常生活。”
据了解,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围绕学校劳动教育实际,建有智汇农场、蔡漖基地、长河基地、植物园等600多亩的劳动教育实践教学基地。智汇农场按照“乡韵、乡愁、乡恋;树谷、树木、树人;智汇、智融、智创;共建、共享、共赢”的理念于2018年12月启动建设,2021年9月全面建成。现建有花木园、蔬菜园、稻香园、荷田园、垂钓园、柑橘园、仙桃园、葡萄园、草莓园、桑葚园、菜花园、五谷六畜园、池杉园等13个园和1个晒秋田园广场,已成为省级专业实践平台、双创实践平台、劳动实践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