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通讯员 叶涛
“如果非要总结的话,我的经历或许可以证明:普通学生通过系统性的持续积累,同样能实现质的飞跃。”近日,宋美晨与学弟学妹们分享考研经验时说道。在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的四年里,她像大多数普通学生一样上课、做实验、泡图书馆。但正是这份看似平凡的坚持,让她的每一步都走得格外扎实,像种子一样慢慢成长,成功叩开了中国科学院大学——植物研究所的大门,成为一名发育生物学专业研究生。
宋美晨在图书馆复习备考
从小便对生物着迷
2021年的夏天,宋美晨如愿收到了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得知自己被第一志愿生物工程专业录取时,高兴得都要蹦起来!”回忆起四年前收到录取通知书的场景,宋美晨爽朗地笑起来。
从小就对野外的花鸟鱼虫着迷的她,对自然科学有着非同一般的感情。显微镜下的细胞世界、植物叶脉的精密结构……都让她“挪不开眼”。宋美晨说,“从小到大,生物一直都是我考试成绩最好的科目。而且我最喜欢的科普UP主‘无穷小亮’就是这个领域的专家,能进入生命科学领域学习是我的梦想。”
宋美晨在学校大门口合影留念
大学四年,宋美晨一直担任班长。四年里,她积极配合辅导员老师完成各项工作,团结带领班级参加学院和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同时,她还积极参与学校各项文体赛事活动和社会实践,在斩获学校“一二·九”诗歌散文朗诵大赛亚军后,连续三年带领朗诵队伍赢得包括冠军在内的五个奖杯。“她是个乐天派,每次见到她都是乐呵呵的,从来没有跟同学们闹过脾气。”班级同学虞苏利说,“班级里有什么事务性工作,她总是很有耐心,一定会点对点通知到大家,同学们都很信任她。”
宋美晨(左六)参加“一二·九”诗歌散文朗诵大赛
这种“松弛且自信”的心态,让宋美晨的大学生活丰富且多彩。在大学校园这片充满知识魅力的天地里,她也找到了自己的未来方向,她说:“孙文超老师的《植物学实验》让我领略到植物细胞的精妙构造;郭云贵老师的《植物组织培养实验》让我真切感受到科研的魅力;徐飞教授的《生物专业英语》课程不仅让我掌握了英语学习的科学方法,还深化了我对生物科学的理解,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学术热情;在吕凯博士的水稻抗逆科研组,我学会了使用GraphPad、SnapGene等软件、独立设计实验、分析数据,让我初窥科研门径……”
非常享受备考时光
随着对专业领域知识的持续钻研与学习,宋美晨愈发深刻地体会到生物学所蕴含的广博与精妙。对未来有着清晰规划的宋美晨,早早就有了考研的打算。宋美晨说,“武生院是我探索生命科学的‘起点’。也一定会是我人生的‘拐点’。”
大三下学期,宋美晨开始为考研做准备,在和辅导员老师邓静霞、孙文超等的探讨以及与父母、朋友的商议后,宋美晨确定了报考中国科学院大学——植物研究所的目标。“大道至简,打好基础最重要。”宋美晨有计划地进行着考研复习。在上好平时的专业课之余,一有空闲时间,宋美晨就上网学习考研专业课教学视频,看相关的专业书,背英语单词……
和部分学生不一样的是,宋美晨非常享受备考的时光。她始终认为,“对未来的真正慷慨,是把一切都献给现在。”她每天上午9时左右进入图书馆学习,严格把备考时间划分为2个部分:上午10时到下午2时复习英语和政治;下午2时到晚上9时复习《植物学》《植物遗传学》等专业课。其间,除了吃饭,她就“扎根”在图书馆学习,默默汲取养分。宋美晨说:“这种能够自如地学习自己喜欢的知识,健康且有规律地生活,我感觉特别幸福。特别是在图书馆院子里背书,清风拂面的时刻,我特别满足。”
宋美晨(左)与徐飞教授合影
复盘备考的这段经历时,宋美晨感慨道:“在这条漫长的考研路上,最珍贵的从来不是独自抵达终点,而是始终有人为你点亮心灯。在考研备考的关键时期,徐飞教授为我们全体考研学子写下‘逐梦’二字,激励我们为理想坚持不懈。这些精神力量成为我在考研道路上砥砺前行的动力。”
在这些看似按部就班的细小日常里,是宋美晨日复一日的积累,这份沉静的力量将她稳稳送进了中国科学院大学——植物研究所。宋美晨说,“真正的成长可能不需要传奇,而在于那些不被看见的坚持。未来,我希望自己能离科学更近一点,更近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