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生科

首页 >> 多彩生科 >> 媒体视角 >> 正文

中国新闻网:大学生“养殖户”夜市练摊 探索家禽饲养“新方”

日期:2020-07-24 人气:

中新网湖北新闻7月24日电 (任丽琼)从7月初至今,每天傍晚,在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的廿亩山夜市上,一位戴着黑框眼镜的小伙子总会带着一笼鹌鹑和多种观赏鱼准时出现,他铺开摊子,吆喝起来有模有样。他叫严律丞,是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工程专业2019级学生。


试水“地摊经济”



傍晚,在夜市准时出摊的严律丞(图片由本人提供)


  “摆摊并非为了贴补家用。”谈到摆地摊的初衷,严律丞表示,“一方面,在学校里,我接受了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看到疫情后期‘地摊经济’红火,我想感受一下创业氛围。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居家网课期间,为了课程实践,我在家孵化了多批、共百来只鹌鹑,阳台已经爆满了,急需处理。”


  “摆摊不易,摊位有限,要早早出来找位置。”已经摆了10余天地摊的严律丞谈起生意经颇有心得,“经营内容不能太单一,我的经营项目从最初单纯的销售鹌鹑,逐步增加了售卖观赏斗鱼、小饰品等。鹌鹑是自己孵化养殖的,观赏鱼则是从网上找到的货源,利润不大,日收入约百元。赚钱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中的经验积累。”


  近日,严律丞养殖的鹌鹑已经售完,家里还剩的8只幼崽也被顾客预订了。


课程实践居家养鹌鹑



严律丞孵化出的鹌鹑(图片由本人提供)


  相比于谈生意经,严律丞谈起鹌鹑养殖经更头头是道。最让他得意的是,通过不断实践,他已探索出一个“妙方”,可以有效解决鹌鹑集中饲养过程中排泄物异味问题,甚至可以实现一周不换饲养垫料无异味儿。该“妙方”不仅对鹌鹑无害,而且还能促进鹌鹑健康成长。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何会居家养殖鹌鹑?严律丞介绍,源于本学期开设的《微生物肥料学》这门专业课。“在学校时,所有课程的授课老师们都非常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验室是我们最常去的地方。受疫情影响,不能返校到实验室动手,我就想利用家里现有条件开展实践。”考虑到家里阳台比较小,严律丞首选喂养鹌鹑进行课程实践。说干就干,3月中旬,严律丞购买了25个鹌鹑蛋,翻出了家里闲置的孵化机,查阅大量网络资料,最终采用37.8摄氏度的恒温孵化法,并成功孵化出18只鹌鹑幼崽。


探索家禽排泄物处理“妙方”



严律丞在试制垫料(图片由本人提供)


  孵化出鹌鹑幼崽后严律丞十分欣喜,一边记录鹌鹑生长过程,一边通过鹌鹑粪便实践相关专业知识。随着鹌鹑一天天长大,排泄物越来越多,异味儿也越来越重,即便每天清理也很难避免。严律丞觉得“自己的用武之地来了”。他运用《微生物肥料学》课程上学到的堆肥法,利用光合细菌等微生物将这些排泄物转化为有机肥。然而,鹌鹑排泄物非但没有转化为利于植物生长的有机肥,反而让其成为了蝇虫的乐园,但他也有一个惊喜的发现,在堆肥过程中加入的菌种能够减轻排泄物带来的异味儿。


  为此,严律丞一有空就向该课程任课教师黄芳一副教授请教。在黄芳一的指导下,他找到了堆肥失败的原因。“是因为菌种配比和环境控制方法不成熟造成的,但加入菌种后,菌群分解利用了鹌鹑排泄物中的有机物,从而起到了消除异味的作用。”随后,严律丞便在黄芳一的指导下查阅各种资料,开始寻找一种合适的饲养垫料来解决饲养过程中产生异味儿的问题。


  为了有实验差异对比,严律丞先后孵化了3批鹌鹑,共百余只。经过反复尝试,他探索出了一个排泄物分解和除异味“妙方”:将EM菌种(一种微生物菌种,广泛应用于种植业、养殖业、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加入到按一定比例混合的木屑、玉米粉、红糖的培养基质中。“可以达到一周不换垫料无异味儿的效果,而且这种益生菌对鹌鹑不仅无害,还有促进其生长的益处。”严律丞介绍说,“这只是初步成功,我想等到开学返校后回到实验室再开展更多的实验实践工作,以期能找到一种廉价、合理、有效、长效的垫料配制模式,最好形成产品,帮助饲养家禽或宠物的人们解决烦恼。”


  “我校作为一所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本科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利用科学技术和科学原理改造世界,在生产中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黄芳一为严律丞大胆的想法和居家课程实践、学以致用点赞,“严律丞解决问题的方向是对的,从技术层面上来看,微生物的确可以分解腐熟动物排泄物中的臭味物质,达到祛除异味的目的,这种发酵床在养殖业中早已应用,但用来解决饲养动物中的异味,这个视角就非常新颖,可以进一步探索,形成专利和比较成熟的成品,是完全有可能的。”(完)


版权所有 © 2016-2023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