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叶涛 闫鹿 谭玉春)一手考研拟录取通知,一手生意簿,玩转学业的同时,还开辟了一条“助农惠农”的创业之路。刚刚考上贵州财经大学的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大四学生罗伟,最近成了学校炙手可热的“明星”,不少学弟学妹慕名“求教”。
罗伟是该校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2017级学生。前不久,在收到贵州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农村发展专业拟录取通知的同时,他还带领团队斩获了武汉生物工程学院2021年度“长河—阳春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谐共生,绿色发展”“互联网+”农文旅项目赛道金奖。鲜为人知的是,他还是武汉云间寄月科技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月营业额达5万元。
“自强自立 创新创业”武生院精神 点燃创业梦想
2017年9月,因为对生物的热爱,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偏远山村的17岁大男孩罗伟踏上了前往武汉的求学路。来到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罗伟是“新奇与激动”的。时至今日,罗伟仍记得那时的兴奋劲儿。
入学初,学校组织新生参观创业文化长廊、长河筑梦众创空间等双创园区,前辈们的创业经历在罗伟心里扎下了创业的“种子”。在学校浓厚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中,这粒“种子”逐渐生根发芽。在学习了《大学生创业导航》课,掌握了一定的创业知识后,大二下学期,罗伟开始下场“试水”。2018年,罗伟作为《江南剧场-舞蹈〉项目的主要成员参加了当年的“长河—阳春杯”创新创业大赛,并凭借荣获该大赛“青春梦-我们在行动”实践项目组(准备创业类)金奖。2019年,罗伟组建团队参加了“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食用菌产业的云服务与云推广平台》项目获校级一等奖。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2021年度“长河—阳春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后,罗伟(左四)与团队成员在会场合影留念。通讯员供图
在刚结束的武汉生物工程学院2021年度“长河-阳春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罗伟带领他的团队,运用所学知识与自身特长助农惠农,以参与家乡建设的创业实践过程为蓝本,推出“新时代农村供销合作社的点金者”创业项目,并获得了此项目赛道的金奖。获奖后的罗伟表示:“评委们的肯定是对我们的极大鼓励,这个项目不仅是我们团队过往实践历程的凝练,也是我们未来努力的方向,我们会在不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加强团队建设的同时,围绕助农惠农的核心理念,稳步推动项目实施。”目前,罗伟已申报湖北省大学生创业扶持项目,已通过武汉市人社局审核。
参赛经“指导”创业路
在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摸爬滚打”后,罗伟发现,各类乡村产业中的生产者聚焦点多在生产环节,对于展销环节、展销渠道、产品附加值挖掘、文化塑造等内容的重视度不高,这不利于乡村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也限制了乡村经济体的收益增长。在了解了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以及学校的相关扶持政策后,罗伟准备以展示宣传乡村文化为切入点,以推动助农、惠农工作为目标成立一家公司。
2020年7月,罗伟联系上了学校创业学院的相关老师,阐明了自己的创业想法以及规划,希望得到指导。罗伟的想法获得了创业学院谭玉春等一众老师的支持。在他们的帮助下,罗伟在学校注册成立了以深化农产品推广销售和乡村文化传播的武汉云间寄月科技有限公司,并成功在长河筑梦众创空间入孵。
2013年,该校被湖北省人社厅认定为首批“湖北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目前长河筑梦众创空间、晨光创业园在孵项目已有近百个。
疫情催生“直播带货”路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对全国许多行业都造成了冲击,同时催生了很多新的产业,“直播带货”就是其中之一。罗伟了解到,因疫情的影响,家乡的特色菇类产品出现了滞销。通过大量的调查分析,最终罗伟发现,原本销售正常的菇类产品滞销是因为疫情期间产品信息传送与展销洽谈环节受限造成的,他便萌生了“直播带货”的想法。与几位在不同高校学习不同专业的发小交流过程中,罗伟发现,大家都有参与助农惠农活动的想法。说干就干,他与几位发小商议组建起了一支团队,开始了“直播带货”的创业实践。
为了做好“直播带货”这件大事儿,罗伟和他的团队一方面积极筹措器材设备,寻找拓展线上线下的各种资源;一方面频繁的深入到菇产品的生产一线,了解不同菇种的种植栽培与采收情况,积累宣传展示资料,开展直播宣讲活动。“直播带货”之旅的起步阶段正值寒冬,时常穿梭于山间村落,田间地头的许多团队成员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冻伤,但是大家并未退缩。
“十堰地区多山,冬天还是比较潮湿寒冷的,在菇厂时,因为人手不足,我们有时也会参与到采摘、生产的工作里,因此大家的脸上、手上都多多少少生了冻疮。现在想想也挺苦的。当然,也是因为这种融入我们与蘑菇生产基地的村民们打成了一片,了解了更多的实践知识,吸收了更多的乡土气息,这也让我们的线上推广与交流洽谈更接地气,更容易使消费者信任。”罗伟介绍道。
为了丰富线上展示内容,除了深入了解生产环节、产品品质,团队在琢磨产品消费环节中也没少下功夫。罗伟和团队成员首先从吃上着手,团队成员化身“大厨”,集思广益研究起“蘑菇全席”。直播餐桌上,多种蘑菇,各式做法顿顿推新,炒蘑菇、煮蘑菇、炖蘑菇成了家常便饭。有团队成员将他们这次创业实践比喻成他们的“新长征”,打趣地说道:“当年红军长征靠着挖树根吃野菜赢得了胜利,我们今天顿顿有蘑菇吃是何等幸福,相信我们也能迎来属于自己的胜利。”

“直播带货”后,罗伟(前排左一)和团队成员合照。通讯员供图
两个月里,罗伟团队帮助家乡的蘑菇生产基地带货五千多斤,完成六万多元的销售额。直播期间平均观看人数超三千人,场均销量达四百多斤。同时,团队围绕乡村振兴这个主题制作了一系列展示乡村生活的视频,仅第一期的播放量就突破了十七万,赢得了广大网友的好评。这让罗伟意识到,这次实践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带货销售实践,更是自己探索并开启惠农事业的起点。
成功考研积蓄发展动力
“直播带货”的成功实践让罗伟的创业之路日渐宽广,但这也只是他人生规划的一部分。为了长远的发展,罗伟在进行创业实践的同时,依然积极进行着研究生考试的备考工作。
今年4月,罗伟收到了贵州财经大学农村发展专业拟录取的通知。他欣喜地表示:“因为非常关注家乡和乡村的发展,希望能够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更多的力量,所以报考了这个专业,能够顺利实现自己的考研目标非常高兴,这将有助于自己学习更多的有益于乡村发展的知识、技能,获得更多系统积累乡村发展研究经验的机会。”
对于公司的发展,罗伟已有自己的规划,“直播带货”只是起点,是他们助农惠农创业历程的第一步,建立一套成熟的大数据分析系统,帮助从事菇业生产的农村专业合作社、企业,甚至是更多的农业领域的生产者、创业者进行市场信息数据积累分析,营销渠道的选择与设计,实现乡村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升级,建立完善的乡村文化输送体系,则是他的远景目标。
如今,已经掌握“基于大数据的短视频投放效益预估分析评价系统V1.0”软件著作权,拥有一项设施设备专利的罗伟,正带领着自己的团队在实现创业目标的道路上努力前行。罗伟说:“读研并不影响自己的创业实践和公司运作,经过近一年的运营实践,我们的团队已经建立起一套有效的运行机制。同时,有信心通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积累,更好地帮助公司实现良性发展。”
在罗伟看来,武汉云间寄月科技有限公司的未来不仅仅是一家文化公司和营销公司。它将成为振兴乡村经济的重要载体,承担起促进新兴农业发展理念融入乡村,推动乡村文化走向社会舞台的责任,做好农业科技对接农业生产,农副产品对接消费市场,提升产品经济价值的工作,积极为农业生产企业的升级、发展提供支持,主动参与并服务国家乡村振兴计划的一家综合型科技企业。他和他的团队也将为实现这一目标而继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