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星星看起来模糊不清?”“为什么宇宙不是永恒的?”“为什么‘悟空号’探测卫星还没有发现暗物质?”近日,入选教育部向全国中小学生推荐书目的“十万个为什么不”系列丛书再添新作。这部名为《十万个为什么不:宇宙与航天》的天文学科普读物,全书近200页、共计6万余字,涵盖了“天文观测指南”“探索宇宙奥秘”“航天航空前沿”“揭示生命奇迹”四个章节72个问题。而令签约出版社都表示意外的是,该书作者黄韦杰,2001年出生的他是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技术专业一名大二学生。
“00后”痴迷动手做实验,探索精神启发天文兴趣
还差一个多月才满20岁的黄韦杰是标准的“00后”,大学选择读生物技术专业的他,在学院里是不折不扣的“学霸”。自入学以来,每学期综合成绩都卫冕专业第一。
“其实我一直觉得自己算不上学霸,尤其是初、高中的时候,拍月球、拍流星雨、捣鼓各式各样奇思妙想的实验,花了挺多时间,学业成绩算不上好。”黄韦杰对“学霸”的称号回应得很谦虚。
他告诉记者,他从小就表现出极其浓厚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初中时,黄韦杰就痴迷做各种“不太严肃”的生活小实验,并在实验中加入日常元素和随手可取的制作材料。在他眼中,理化并非是只有满纸公式和原理的枯燥无味的学科。黄韦杰认为,“实验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不是目的,重要的是知道怎样去思考”。一次在电视里看到火箭升空,于是他心血来潮地将硬吸管和笔芯进行裁剪模拟“火箭筒”,在家自制“火箭燃料”。由于对缺乏原理方面的知识,错误地将燃料直接塞在了火箭筒里,瞬间产生大量浓烟,弥漫了整间屋子,甚至楼下都能闻到异味,把小区物业都引来了。哭笑不得的妈妈为了分散黄韦杰对这些有一定危险系数“小实验”的注意力,给他买了一台专业望远镜,从此他对天文观测的兴趣,一发不可收。
“2015年7月13日,我用望远镜加巴德膜第一次观测、拍摄到太阳黑子;2015年7月21日,我拍摄了月球,第二天我又拍摄了土星;8月13日凌晨3点,我溜出家门拍摄了英仙座流星雨,壮观极了!”一提到这些,本有些腼腆的黄韦杰顿时滔滔不绝起来。
那年黄韦杰读初二,好多同学听闻有流星雨都早早地等候着。有人许愿,有人惊叹,那一天,黄韦杰是同龄人中唯一一个一丝不苟地写着观测记录的人,包括流星的颜色、类型、持续时间和运动轨迹。“我想起了那时候大家休闲方式都是打球或者玩游戏,而只有我一个人在看星星。不知道是不是我对宇宙的奥秘有着连我自己都未知的探索欲望。”黄韦杰说。
初中起就醉心科普创作,大二时成了签约“作家”
和天文学的探究兴趣同期被点燃的,还有黄韦杰对于写作的兴趣,尤其是科幻文学。彼时还是个初中生的他,历时两年时间写就长篇文章《当太阳灭亡时人类如何生存》《如何逃离‘地球末日’》。
如今,在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承建的大型公益性科普网站“蝌蚪五线谱”,黄韦杰已经是小有名气的常驻作者,相关文章也得到了诸多业内专家、学者的关注和肯定。在该平台发表的十余篇文章中,《史上最大恒星级黑洞?人类离宇宙起源又进了一步》一文,更是通过了中国物理学会会员科普作家张轩中的科学性审定。
坚持不懈的创作不仅丰富了黄韦杰的学习生活,锻炼了写作能力,还为他创作更高质量的作品带来了机遇。在“蝌蚪五线谱”网与江西教育出版社联合组织的创作选题交流活动中,黄韦杰的选题得到了出版社的青睐,从而一举成为签约作者。
编书过程中,如果有需要校对的地方,黄韦杰会把自己看过的参考文献一本本发过去,记录和分析都做得很详细。未谋面的出版社编辑显然没有料到这位签约作者竟然是名大二在读学生,起初一直恭敬有加地称其为“黄老师”。直到提供作者信息时,年龄一栏赫然写着“20岁”,编辑愣了半晌,发来了一连串大拇指。
“能够获得签约机会很高兴,这样的机会很难得,这部作品将由70余篇科普短文组成,目前是第一阶段的工作,初稿还将经历‘三审三校’,预计于2022年底正式出版。”黄韦杰欣喜道,坚持科普创作让自己收获良多,不仅获得了贴补学业开支的经济支撑,还提升了阅读中外学术文献的能力,拓展了吸收科研思路,掌握科研方法的路径。“今后会继续坚持创作。”
创作形式多样,成为网络“红人”
除了热衷科普写作,制作涵盖科幻文学解说、天文知识讲述、生物学知识传播的科普视频和视频课程也是黄韦杰的科普创作内容之一。他创建了“韦默科幻工作室”,是深受青年学子喜爱的“哔哩哔哩”平台上的活跃“UP主”,也因此受邀入驻“人民日报新媒体运营平台”人民号,并成为“优质自媒体创作者”。

2020年,“韦默科幻工作室”在“哔哩哔哩”发布课程实验视频40余个;“人民号”发布图文、视频19部,“腾讯课堂”发布视频49部,“企鹅号”等平台发布若干。其中《生活中的微生物》获得了人民日报APP“云课堂”首页推荐;《漫游88星座:天鹅座》获“腾讯课堂优质内容榜自然科学学院”三等奖。目前,韦默科幻工作室’在‘哔哩哔哩’平台已有5000多粉丝。
对于作品能够获得各大平台的推荐展示,黄韦杰表示自己也很意外:“对于目前的作品还有很多地方不太满意,视频的效果、受众的范围都还有很大的丰富和提升的空间,这都需要自己不断的加强学习,逐步改进和完善。”
全面发展,兴趣与专业并不相悖
做一名科学家,是黄韦杰儿时的梦想。“直到现在我还有个天文梦”黄韦杰有些害羞地说。“他在喜欢的事物上,总是很较真。”这是黄韦杰的老师、同学对他的一致印象。
在黄韦杰的辅导员陈海眼里,“他不仅仅是学霸,而是学神。”他说:“学霸只是成绩好一点的学生而已,黄韦杰是个很全面的人。他功课非常棒,体育也不赖,对自己要求严格,会每天早上6点准时起床晨练、早读。他酷爱天文,是个有独立研究素质的人,很有自己的想法。话不多,看起来有些内向,但聊起天文就眼睛放光。”不仅如此,黄韦杰还加入了学院微生物应用协会和医学检验技术协会,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第二课堂”的应用技能实践活动。
“宇宙的浩瀚蕴藏着极大的多样性,透露出未知的神秘。好奇是人的天性,驱动着探索的精神,从而令我们的内心为每一点新鲜的发现欢欣雀跃。无论是天文还是生命科学,乐趣都在于此。”当记者问及兴趣爱好和所学专业是否冲突,黄韦杰表示:“一个是宏观,一个是微观。这种对生命起源的探索可谓异曲同工。”

正在进行实验操作的黄韦杰同学
据悉,黄韦杰在持续强化专业学习的同时,目前还在自主研究三维建模、CG电影级动画制作等计算机与影音制作技术,并与同学共同创办了武汉宁轩商务咨询有限公司,不断为梦想而努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