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工程教研室自2019年获评“湖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以来,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教学研究为核心,以课程建设为抓手,以人才培养为目标,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与育人成效。

图1 生物工程教研室全体教师合影
一、强化教学研究,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教研室高度重视教学研究工作,坚持以研促教、以教促学,积极组织教师申报和实施各级各类教学改革项目。近年来,教研室教师共承担校级及以上教研项目20余项,涵盖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考核方式改革、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等多个方向。多项研究成果获校级教学成果奖,并在实际教学中推广应用,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与学生综合能力。
教研室持续推进“BOPPPS”教学设计、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N+1”考核模式改革等教学创新实践,多次在校级、院级教学竞赛中获奖,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教学改革典型案例。

图2 生物工程教研室开展教研活动
二、深化课程建设,打造一流课程体系
课程建设是教研室工作的重中之重。教研室以生物工程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为依托,持续推进课程体系的优化与升级。
专业主干课程《发酵工程》获评校级一流课程,并积极申报省级一流课程;《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曾获批省级精品课程,持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实践课程《果酒酿造实践》于2024年被认定为湖北省高校本科一流课程,实现了生科院在该类课程上的突破。该课程依托果酒酿造实训中心,构建了“教学-实训-竞赛-创业”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深受学生好评。
教材建设方面,教师主编的《发酵工程》《酶工程》等教材被多所高校采用,其中《发酵工程实验》作为校本教材已正式出版并使用,反响良好。

图3 《果酒酿造实践》省级一流课程学生社会实践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能力
教研室现有专任教师8人,其中高级职称6人,博士学历教师4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32%。通过实施“一对一”帮扶、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外出培训等机制,不断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多名教师获校级“优秀教师”“课程思政教学名师”等称号;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竞赛获奖率逐年提升;与企业合作建立教师挂职锻炼机制,增强工程实践背景,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图4 生物工程教研室开展青年教师帮扶活动
四、推进专业建设与工程教育认证
教研室承担生物工程省级一流专业建设任务,并于2021年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以此为契机,全面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强化产出导向(OBE)教育理念;完成61门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与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组织教师参加认证培训,提升专业建设与教学质量管理的系统性与规范性。

图5 生物工程教研室开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研讨
五、拓展第二课堂,强化双创教育
教研室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双创项目与职业技能培训,成效显著。承办校级“大学生酒体设计大赛”,并多次在湖北省酒体设计大赛中获一等奖;指导学生获“挑战杯”“互联网+”等双创大赛省级、国家级奖项;开展果露酒酿造工职业技能培训,推动“课证融通”,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图6 生物工程教研室教师指导学生竞赛
六、规范教学管理,保障运行质量
教研室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包括听课评课、集体备课、教学检查、档案管理等制度,确保教学环节规范有序。每学期定期开展教研活动,聚焦教学难点与改革热点,形成“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的良性运行机制。
七、存在问题与未来展望
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教研室仍面临一些挑战,如高水平教学成果奖尚未突破、科研反哺教学机制有待加强、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经验不足等。下一步,教研室将加大教学研究投入,培育省级以上教学成果;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校企共建课程与教材;强化青年教师培养,提升整体教学竞赛水平;以工程教育认证为抓手,全面提升专业建设质量。
生物工程教研室将继续秉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为本、以创新为动力”的工作理念,扎实推进教学研究与课程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育人成效好的教师队伍,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生物工程人才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