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 磅Normal0
为进一步做好特殊时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疫情结束后创伤性心理问题的有效干预,我校近期召开“疫情后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危机干预”专题研讨会。研讨会以学院为单位召开,学院部分领导、全体辅导员、班主任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部分老师参与研讨。与会人员共同学习了《疫情结束后警惕这些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一文的主要内容,围绕“疫情后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危机干预”主题,结合自身工作开展情况,展开交流讨论。
学院高度重视疫情期间学生心理健康情况,辅导员、班主任老师通过谈心谈话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生居家学习生活情况,对于在沟通中发现的问题,如有些家庭表现出经济压力大、亲子关系不和谐等情况,个别学生在身心反应上表现出了一些不适应和压力,辅导员、班主任都通过各种途径及时与学生及家长们交流谈心,耐心开导,舒缓压力。
在此过程中,不少学院也分享了自己的工作经验,比如机电学院通知线上问卷形式调查学生居家期间心理状态,调查的问题包括“当前你最担忧的事情”、“居家家庭关系如何”、“无法返校前希望得到学校哪些支持”等。通过调查分析,对学院学生的心理状态有了更准确的把握,从而使学院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更有针对性。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构建了疫情期间“心理育人”工作体系:重点心理问题学生的跟踪帮扶是当务之急、引入家庭力量的支持是有力保障、线上心理支持平台是后备支撑、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上心理健康活动是固本培元、针对不同群体学生因人施策是精准帮扶。
通过研讨,全体老师对当前时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和复杂性有了进一步认识。同时对于今后更好开展此项工作也提出了一些建议。首先要加强自身专业知识学习。从事此项工作的老师能够尽量学习一些异常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同时了解、熟悉一些常用的心理咨询技巧,这对于准确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学生有效沟通是非常必要的。其次,真心关爱学生,做学生的心里人。辅导员、班主任老师经常和学生及家长保持沟通联系,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及时掌握心理动态,精准施策。一旦发现问题,要沉着冷静,及时汇报并寻求解决办法。第三,全员参与,形成合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学院、班级等各个层面人员的参与和配合。尤其是疫情期间,学生尚未返校,应尤其注意充分发挥心理委员、班委等同学中的力量。

1111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 磅Normal0
医药学院参会部分老师截图

1111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 磅Normal0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专题研讨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