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朱丹丹 摄影米红秋)为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积极响应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在新时代新征程高校思政课建设中进一步发挥共青团作用的实施意见》,创新推进“思政课+团课”双课堂融合与立体化实践,打造具有校本特色的实践育人品牌,为高校思政教育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武生院方案”。
在此次思政教育改革实践中,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校团委以“大思政课”建设为导向,通过整合思政课程与团课资源,打破传统课堂边界,构建 “双轨协同、双课联动”育人机制。其中,“双轨协同”聚焦理论教学与实践锻炼一体化,“双课联动”推动思政课与团课深度互嵌。
在“青马工程”培养体系中,校团委建立初级班与高级班分层培养模式,每学期通过严格遴选组建团学骨干培养梯队。课程设置涵盖理论学习、实践锻炼、社会服务、小组研学四大模块,形成“理论讲授-案例研讨-实践转化”的闭环教学体系。

图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朱丹丹参加第二期“青马工程”高级研讨班开班仪式并为学员教授
《传承五四精神,凝聚青春力量——做有理想、敢担当的新时代青年》第一课

图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甘春晖老师为学员授课
主题为《“知行合一”的青春担当——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寄语》
为深化青年思想教育工作,提升团课育人实效,学校精准施策,打造“三维一体”微团课育人矩阵。微团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构建“理论筑基-榜样示范-实践养成”三维内容体系,形成“榜样引领+警示教育”双轮驱动模式。
在榜样引领板块,学校挖掘自信自强、科技创新等五大类优秀青年学生典型案例,录制系列团课视频。如以“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为核心理念的科技创新主题课程,展现青年学子在科研实践中的担当。在警示教育领域,将反电诈、反邪教、反传销等内容纳入重点教学模块,通过情景模拟、案例解析等形式提升师生安全防护能力,筑牢校园安全防线。


图为“青春建功”微团课系列课程截图
“思政课+团课”双课堂创新实践以沉浸式教学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实现思政教育与团学工作深度融合。通过“理论课堂讲思想、实践课堂育新人”的立体化育人模式,青年学生深刻领悟“国之大者”,自觉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业。学生反馈显示,课程体系有效激发了他们“立报国志、做奋斗者”的使命担当,形成了“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的良性循环。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创新开展“思政课+团课”双课堂实践,有效打通思政理论教育与实践育人的“最后一公里”,为高校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提供了生动范例。
当前,该创新实践已深度融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与人才培养方案,并建立起常态化运行机制。展望未来,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校团委将以相关政策文件为指引,紧紧锚定“大思政课”建设目标,着力建立常态化资源开发机制。通过系统构建兼具思想性、实践性与青年吸引力的课程资源体系,同步推进省级思政教育资源库建设,积极面向全省高校推广实践经验,为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提供坚实的实践样本与有力的资源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