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上岸者杨雨芸|拒绝内耗,专注前行!考研中的心态调节与成功密钥

对话上岸者

杨雨芸

个人简介

1.能否简单介绍一下你的本科院校、专业、年级,以及在本科阶段参与过哪些学术、实践或社团活动(如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参与科研项目等)?

我是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21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杨雨芸,上岸昆明理工大学生物与医药专业。大学期间参加过本学院的微生物应用协会,除了基本社团活动外,我们社团会定期组织一些与微生物相关的实验,比如最基本的细菌涂布,制作培养皿,还有一些趣味实验,比如利用酵母发酵制作酸奶等。我实习之后发现在社团实验操作中学习到的技能对我的实习过程很有帮助。

考研契机

2.最初萌发考研想法的契机是什么?是出于学术兴趣、职业规划、学历提升,还是其他原因?这个想法在本科哪个阶段形成的?

考研最主要的想法就是学历提升吧,因为觉得自己有这样的机会就应该把握,也应该努力提升一下自己。这个想法大概是在大二的时候就有,不过当时还不算深刻,直到大三,在面临即将毕业的时候,开始认真规划自己接下来的人生走向了

就业还是考研?

3.在考研和直接就业之间,你是如何权衡的?哪些因素最终促使你选择考研?

考研和就业其实不构成对等的关系吧,因此不能说权衡,只能说按照自己的想法,想选择什么样工作,这份工作是当下不考研也能得到的,还是拥有一份研究生学历更容易得到。至少我是这样想的,从我决定考研后就没想过就业的问题,因为做一件事只有当你有专一的决心才能成功,考虑多了反而无利。最终促使我考研的原因可能是,自己真的太想突破了,想改变周围人对自己看法,更重要的是我相信自己有这个能力,不犹豫不纠结是成功的前提。

院校还是专业?

4. 在确定考研目标时,你优先考虑专业还是院校?为什么?

优先考虑院校,因为我考研更想回到自己的家乡,所以优先在我的家乡选择了院校。之后就是根据自己本科专业,看看自己能报考什么专业,从而做决定。还要听取身边成功上岸的学长学姐的经验,对自己有报考意向的专业进行针对性的了解后,才做决定。

应对焦虑

5.备考期间如何应对焦虑、疲惫等负面情绪?是否有固定的解压方式(如运动、阅读、短途旅行等)?

焦虑疲惫是免不了,最重要的是要与自己和解,不要过度为难自己。备考过程中一旦产生焦虑,我会允许自己适当休息,我不会让焦虑左右自己的情绪,一边焦虑一边学习,我觉得意义不大。所以每当负面情绪产生时,我个人倾向于跟朋友出去走走,哪怕连续两三天学不进去都没关系,但在娱乐过程中要尽量调整自己的心态,保证娱乐结束后能回到正常学习的状态。

心态调整

6. 备考后期(11-12 月)如何调整作息和心态,避免 “考前崩盘”?

备考的时候一定要制定完整的复习计划,也要认真跟着计划走。到后期就是对知识点进行记忆了,这个时候基本上应该不存在自己完全陌生的知识点,因此每天安排好时间给各学科进行充分的背诵记忆,一门学科每天大概花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调整。

在作息方面,我觉得有一个自己适应的规律就可以,这个规律是在前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不必焦虑于别人每天都几点起,几点睡,有自己的模式很重要,只要能完成复习计划。

后期也是最容易放弃的时候,这个时候就可以学着把考研看的“不重要”,一次不成功还有第二次,把这次考试当成一次普通的期末考,有利于减轻自己的压力。最重要的是不要被别人影响,就算一起考研的“搭子”放弃了,也要坚定自己,有自己的思想主见。

本科经历

7. 在复试或调剂中,本科阶段的科研、竞赛、实习经历是否起到关键作用?能否举例说明

具体经历根据报考院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复试最重要的是报考院校的笔试及面试,笔试要认真准备,一般占比比面试大一点,但面试也是一个关键环节,要认真准备,而科研、竞赛经历其实就是在面试环节会成为一个加分项,但并不是必备项,大家不必因此紧张。

关键决策

8.回顾整个考研历程,你认为最关键的成功因素是什么?是否有哪些决策或行动让你 “少走弯路”?

成功因素就是坚持自我,学就完事。整个过程最难的不是学科的学习,而是以怎样的心态去学习,好心态可以决定很多事,要对自己有一个充分的认知,自己究竟能不能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抵住压力,才是最重要的,也要明白考研不是唯一的出路,当把这件事看开,就有了无所畏惧的勇气。

希望大家在准备考研前要虚心向学长学姐请教,他们的经验都是很宝贵的,比自己摸索的要更全面一些,并且有了学长学姐的帮助,我个人觉得可以缓解一下紧张的情绪和压力。

经验建议

9.对刚起步的考研新手,你会给出哪些具体建议?例如,如何避免信息差、如何高效利用碎片化时间、如何建立备考伙伴社群等?

避免信息差就是我前面提到的,要积极寻求学长学姐的帮助,这不仅是自己在人际关系上的提升,也有助于减少备考过程中的出错率,实现学习更高效。碎片化时间建议大家对英语单词进行记忆,如今单词软件很丰富,拿着手机,外出时间,比如乘地铁之类的零碎时间都可以进行单词的学习。寻找考研伙伴我建议大家根据自己需要来选择,有部分人是不一定需要“结伴而行”的,可能一个人的时候更好,效率更高,如果需要大家一起努力的情况,应该每个学院的老师们都会统计考研的同学,然后建相关的群,可关注自己学院的动态。还有一个就是通过正规社交软件,比如在找学习资料的过程中会遇到有相同考研意向的同学,大家就可以相互认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