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审核评估

审核评估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2022年教育教学工作大事盘点

发布日期:2023-01-05    作者:     来源:     点击:

本网讯(通讯员 洪欢 田野)编者按:学校2022年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2022年教育教学工作重点,以“四新”建设为引领,聚焦一流专业、一流课程、一流教学、一流条件、一流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用丰硕的人才培养成果坚守育人初心,勇攀教育高峰,坚定不移走“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融合发展”之路,努力提升“自立自强、创新创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奋力书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一、一流本科专业建设

2022年6月,学校生物工程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生物技术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批食品科学与工程教研室等3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学校高度重视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制定《一流本科专业建设(2020-2025)规划》,出台《进一步深化“四新”建设实施方案》,通过建设,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立项校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构建“校级-省级-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体系。

图片1.png

图片2.png

图片3.png

图片4.png

二、一流本科课程建设

2022年12月,学校获批《制药技术与设备》等6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学校通过实施一流课程行动计划,建立三级课程体系,先后推动五类“一流课程”建设,截止目前,14门课程获批湖北省一流本科课程,《化工原理》获批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积极推动混合式课程改革工作,制定混合式课程专项检查指标,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课程经验交流活动,截至目前,上线学银在线课程23门,利用智慧树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课程75门,获批“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湖北整省试点学校”。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开展以“思政+”为主题的教师教学竞赛,表彰校级教学竞赛奖获奖教师(团队)26名,院级教学竞赛奖获奖教师43名;认定11名校级课程思政优秀教师,11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个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堂,9门院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3个院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堂;评选3个2022年教师教学讲课竞赛优秀组织单位;发布教师教学展示系列报道获奖教师经验分享23期,教育质量提升月“我心中的好老师”系列报道参赛教师课程纪实18期,完成《2022年教师教学讲课竞赛资料汇编》。

图片5.png

图片6.png

三、师生竞赛

2022年,我校周逸轩老师以湖北赛区决赛特等奖的成绩,代表湖北省参加第十二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决赛(商务英语组),与来自暨南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等高校的29名教师同台竞技,以总分排名13的成绩获三等奖,此外,由周逸轩、祝懿婷、郭漫和骆薇组成的教学团队打磨的教学设计也荣获全国三等奖。学校5个教学团队获评第二届“智慧树杯”课程思政示范案例教学大赛二等奖。

学校按照“一专一赛”建设目标,科学构建竞赛体系,以学生科技创新和技能竞赛作为载体,搭建竞赛平台。本年度共参加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BIM系列竞赛等69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创新与技能竞赛,获得433项各类奖励,其中获得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一等奖等国家级各类奖励193个,省部级各类奖励240个。完成了2021-2022学年度我校大学生参加各类不同级别科技创新和技能竞赛成果汇编材料。

2022年获批大创业项目60项,其中国家级10项、省级50项;完成结题120项,其中国家级21项,省级58项,校级41项。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徐晓琪等学术论文《猪IFI44L的克隆及其对TGEV的影响》成功入选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发布《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第八届中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初赛实施方案》,组织2175个项目参加校赛评审,参与学生8538人。组织18个优秀项目参加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湖北省复赛,获得2项银奖和2项铜奖,并获得湖北省复赛优秀组织奖。在同期举办的“建行杯”第五届湖北省“我梦见-楚天创客”大赛中获得1项银奖和4项铜奖。

图片7.png

图片8.png

四、师德师风建设

学校发布《2022年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要点》,召开2022年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部署会暨2021年度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总结会,推动师德建设工作的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先进集体评选表彰工作,表彰师德师风建设先进集体3个、师德标兵3人、师德先进个人9人,举办“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师德先进事迹宣讲会,并在楚天都市报发表《师德标兵成武生院闪亮名片》,教务处网站发布《强师德 铸师魂,讲好生院师德师风故事》系列报道12期。出台《武生院师德师风监督预警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和《武生院校院两级师德师风监督信息员管理暂行办法》,印发《关于开展2022年师德师风专项督查工作的通知》,启动校院两级师德师风专项督查工作,学校“联合督查组”对全校107名教师进行一对一谈话,对322名学生进行一对一访谈,进一步强化师德师风教育、纪律规范教育,为师德师风取得实效提供制度保障。

图片9.png

五、2022年度“荆楚好老师”

我校王瑾教授获“荆楚好老师”荣誉称号。这是学校继2018年吕慧英教授、2019年张秋菊副教授、2020年刘群教授获评后,又一名教师获此殊荣。

8年来,王瑾组建“四叶草”课外辅导团队,带领老师们从邮件交流、QQ答疑,到开设四六级选修课、考研英语辅导班;从定期举办的英语沙龙,到长期跟踪的一对一结对辅导,帮助了近万名学生。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她还定期组织团队教师开展教研活动,参与教学竞赛并取得佳绩。

图片10.png

六、教学条件升级改造

不断加强实验资源条件建设,2022年,完成了智能制造实验室、计算机应用实验室、电脑艺术设计实验室、护理实训中心二期、园林制图室、计算机基础实验室、数码钢琴实验室共17间实验室的建设工作;建成了钢琴教室4间,琴房24间;改造了机械制图室3间,提档升级体育学院潇湘武馆1间(摔跤训练馆)、晨光体育馆舞蹈室1间、艺术学院模型室1间。

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相继出台《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实验室安全责任管理办法》《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实验室和实验项目安全风险评估实施细则》《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实验室安全分类分级管理办法(试行)》《武生院实验室安全准入与日常安全教育管理办法》《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危险化学品库房管理办法》,召开实验室安全工作专题会议5次,开展实验室安全培训和安全演练13次,组织全校实验室安全大检查9次,全年安全检查发现隐患455项,全部完成整改,累计发布实验室安全工作简报16期,全年实验室无安全事故发生。

进一步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更换教务系统,毕业论文(设计)系统,完成新旧系统数据对接,系统使用培训等。

图片11.png

七、审核评估工作

启动审核评估工作,完成湖北省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联系人、审核评估专家、项目管理员、秘书等人员信息报送工作,完成《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申请报告》《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撰写报送工作。开展“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专题培训会,编印《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学习资料》《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应知应会》等学习资料,为新一轮审核评估工作做好准备。

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将“大思政课”理念贯穿实践教育教学全过程,出台《关于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思政育人工作的通知》,制定“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方案、修订实践教学文件,构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

启动2023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出台《五育并举视野下课程体系建设专题研讨活动方案》,对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等课程开设及建设情况开展讨论,为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打好基础。

开设辛丑之夏、辛丑之冬、壬寅之夏、壬寅之冬4期晨光奋进班,共报名317人;针对2022级所有本科学生,共计开设37门专业导论课;针对非“晨光奋进班”学生,按逐级增加难度原则,开设《进阶英语》《高等数学》4类考研公共选修课程,27门考研专业选修课程,探索“双自双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成长规律和工学交替、任务驱动式人才培养新模式。

图片12.png

九、在线教学

出台《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在线教学管理办法》,制定《武汉生物工程学院课堂教学质量评分表(在线课程)》,组织了线上教学、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学、课堂同步直播教学等多种形态的教学模式。成立校院两级督导组,深入课堂查课、巡课、听课,细化课程评价方案,全方位掌握各类模式下教师的教学情况;通过调研等方式收集直播课学生的问题并反馈;利用录播、QQ群答疑等作为课堂直播学习平台的补充。编制《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在线教学简报》,累计听课1176节,平均在线率为90.61%。通过早预案、细流程、严督查、全反馈、后补充的方式,保证全员参与,确保线上教育教学质量等质同效。

图片13.png

图片14.png

图片15.png

图片16.png

十、继续教育工作

2022年,我校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机构通过专家评审,26个工种获批考核评价认定资格。完成自学考试、教师资格考试、成人高考、软件资格考试等四项国家级考试,总计部署770个考场。全年技能培训1953人,SYB创业培训共计开设45个培训班,培训合格1283人。《打造创业培训新模式 开拓创业就业新局面》案例库入选第七届中国高校远程与继续教育优秀案例库。